3月27日晚上,一颗对地球构成潜在威胁的近地小行星与地球擦肩而过,紫金山天文台在全球率先发现了这颗小行星,并全程监测了飞掠过程。
江苏台记者黄蒙:“今年的2月22日,紫金山天文台的科学家通过近地天体望远镜观测发现了一颗具有潜在威胁的近地天体小行星,经过持续跟踪观察发现它的轨道,就是屏幕上呈现红色的轨道,而蓝色就是地球所呈现的轨道,在3月27日也就是昨天晚上北京时间18点18分的时候,达到了离地球最近的距离352万公里。352万公里我们普通人听起来还是非常遥远的一个数字,但是为什么会被列为具有潜在威胁的距离呢,我们请这颗小行星的发现者紫金山天文台的赵海斌研究员来给我们解释一下。”
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盱眙观测站首席科学家赵海斌:“成为具有潜在威胁的近地小行星,它要和地球的距离能够小到750万公里,而这次我们发现的目标,3月27日离地球最近的距离是352万里,另外一个它要足够大,就是它的直径要大于140米,而我们这次发现的目标就是属于这样的对象。”
那像这样具有潜在威胁性的近地小行星目前国际上测算有多少?
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盱眙观测站首席科学家赵海斌:“我们国家今年2月份参加了国际小行星监测网,来实现全球观测数据的共享。目前的数据已经有1千8百多个。”
专家介绍,历史上地球曾多次遭受近地天体的撞击,损害往往非常巨大,最近一次近地天体撞击发生于2013年的俄罗斯地区,造成了严重伤亡。应对近地天体威胁,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发现并测算其运动轨道。紫金山天文台2006年在盱眙设立了近地天体望远镜观测站,截至目前已对几千个近地天体进行长期监测,发现17个近地小行星,其中有三个对地球构成潜在威胁。(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黄蒙 刘堃 周雷)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