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养心殿”摆驾南博引发文博热

2018年03月15日 07:05:49 | 来源:南京晨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全国政协常委、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宋纪蓉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编播部播音组制片人张晓北

全国人大代表、 江苏省演艺集团总经理、省文联副主席(兼职)柯军

  现在很多市民和外地游客,每逢重要节假日,会走进城市博物馆、展览馆零距离感触历史文化之魅力。去年年末到今年3月份的国宝“养心殿”摆驾南京博物院,引发了南京及周边城市人的关注,南京文博热正愈来愈浓。如何整合博物馆资源,让文物活起来,让更多的文物向公众更全方位地展示,让城市散发更多的文化温度,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这么说。

  宋纪蓉 全国政协常委、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国内博物馆整合 使馆藏文物活起来

  去年12月下旬,故宫“养心殿”摆驾引发南京文博热。展览将养心殿的前殿做了复原,共展出文物279件,是巡展中展出文物最多的一站。

  全国政协常委、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宋纪蓉表示,很多展出的珍贵文物,都是经过文物医院的修复后再展出的。

  据悉,在延续前两次巡展对养心殿明间、西暖阁、三希堂、东暖阁的垂帘听政和明窗开笔五处原状复原的基础上,南京站的展览又增设了无倦斋佛堂原状复原。此佛堂为乾隆帝在位时所设,是乾隆帝修行密法的专用场所。利用藏传佛教巩固对蒙古、西藏地区的统治,是清政府的重要民族政策。在展示现场,乾隆时期的佛龛唐卡,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经过文物医院修复之后,首度来到南京进行了展览,这也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推广中国文物 应该全国推广文物医院落地

  宋纪蓉表示,简单地靠办展览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在全国推广文物医院的落地,展示中国如何借助科技手段让文物“延年益寿”。

  什么是文物医院? 宋纪蓉用12年的时间, 在两任院长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故宫博物院里建起了13000平方米的文物医院。文物医院内涵盖哪些内容?宋纪蓉介绍,拥有传统文物修复技术和现代的科学技术手段。前者包括古书画的装裱与修复、古书画的临摹与复制、青铜器的修复与复制、宝玉石的雕刻与镶嵌、传世漆器与木器的修复、古钟表的修复、文物囊匣的制作和丝织品的保护修复技术等,是具有故宫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物来到这里就像病人走进医院,也要“挂号”“分诊”“治疗”完毕后再出院与观众见面。

  宋纪蓉说,这是国内博物馆资源整合的一次重要尝试,故宫博物院有186万件套的藏品,很多藏品经过修复后,可以通过不同的平台进行呈现,让不同城市的公众更爱文物。

  宋纪蓉说,除了要让文物进行展示,更重要的是,让文物知识深入公众,这也能提升一个城市的文化温度。

  让文物活起来 吸引年轻人进入博物馆

  文物展示是相对固态的呈现方式,如何让观众更好理解,并且让不同的人有更深度的理解?宋纪蓉认为,这是博物馆让城市散发更多文化温度重点要做的。“文物知识课堂和故宫讲坛非常重要。文化宣讲和教育活动,故宫一年要办两万多场,而且会抓住一些重要展览的契机。”宋纪蓉说,比如故宫展出的石渠宝笈展有很多百姓前来排队观展,他们就抓住了这样的机会,让百姓排队等候的时间,对整个展览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并让公众有足够的参与感。“石渠宝笈展的作品中有印章,这也是重要的文物信息,我们就提供橡皮材料,让公众自己参与印章制作。”宋纪蓉说,博物馆对公众的分层教育需要精心设计,目前已经有了30个教育活动包,不同年龄层次的人都能相关对应,找到适合自己的活动。比如学前儿童,提供了皇帝龙袍上色的活动,让学龄前儿童在上色活动中,直观地认知龙袍。对于小学生,提供了简单穿朝珠的活动,这个活动成为了最火文创产品朝珠耳机的创意来源。此外,未来还将扩大现有的800平方米教育中心,将AIVR技术充分整合进来,这样可以更好地传播文物文化。

  宋纪蓉说,通过与一些学校合作,培养文物修复、文物保护方面的专才,从目前看正成为各大博物馆非常抢手的人才,这种跟着“我在故宫修文物”老师傅背后学习的专才,正在输向各地的博物馆,这也是一种博物馆之间资源整合的方式。她还建议,可以采取“3+4+3”的培养模式,学生通过3年的高职教育加上4年本科教育及之后的3年硕士研究生教育,用10年时间可以培养出动手能力强并具有一定研究能力的文物保护修复人才。

  张晓北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编播部播音组制片人:在公园景点打造“诗书墙”“诗词长廊”

  南京如何打造世界级城市名片?南京如何提升文化内涵?如何让南京散发出更多的文化温度?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编播部播音组制片人张晓北认为,可以结合正在进行的城市综合治理工作,在公园景点小区打造“诗书墙”“诗词长廊”,让那些唐诗宋词中具有南京元素的经典名句在南京永久传唱。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留下了数不胜数的诗词歌赋,中间又有多少与南京有关?”张晓北认为,南京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我们完全可以好好利用这些资源,结合目前正在做的主次干道出新、背街小巷整治,在公园景区、小区内打造‘诗书墙’‘诗词长廊’,将那些具有南京元素的好诗好词刻在墙上、画在长廊里,这样老人、青年人、孩子都能近距离感受到南京的文化,进而将这些诗词流传下去,还可以将它们介绍给来南京做客的亲戚朋友。”

  南京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我们既要传承,更要创新”。张晓北建议,在大力推进全民阅读,积极推进“书香南京”建设过程中,南京应该将阅读的元素嫁接进诸如商业综合体的休闲区、咖啡厅、茶馆等场所,“为市民创造出更为便利的阅读条件,真正做到触目可及、俯拾即是。”

  柯军 全国人大代表、 江苏省演艺集团总经理、省文联副主席(兼职):打造大平台 让更多人看经典剧目

  越来越多的人会自己购买门票走进剧院,体会一个城市的文化美丽。在柯军代表看来,一个地方的剧院节目是否丰富、是否能演出让百姓喜闻乐见的节目,能体现出某个区域的文化张力。柯军代表说,为了让这种传播效力最大化,建议各个城市应该有一个联动的平台,将剧目创作、人才、资源在平台上充分对接,这样可以让不同城市、不同演艺集团之间的资源充分整合,也更利于全国青年创作人才的培养孵化。

  柯军代表说,合作机制应该尽快建立,并且做好长远的5年规划。比如,一个剧本文本策划,可以用舞剧、话剧、戏剧等多个剧目进行呈现,即一个题材会有多个版本,各城市之间的剧场也可以联动、巡演,用合力进行推广。

  (来源:南京晨报;编辑/黄河清)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