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元的房间给熟客380元 大数据这样营销

2018年03月05日 07:36:44 |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 每经记者张韵每经编辑杨军

  300元的酒店房间卖老客户380元?近日,有微博网友自述其被大数据“杀熟”的经历引起网友强烈关注。当熟人经济从线下搬到线上,“不同人不同价”的电商定价模型正遭受着“是否道德”的拷问。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网友评论时发现,网络公司利用大数据“杀熟”的行为不仅发生于在线旅游预订平台和打车软件,还存在于人们日常生活的通讯套餐、电影订票和网络购物中。

  那么企业为何甘冒消费者信任风险这样操作?利用大数据“杀熟”又会为整个行业带来怎样的后果?

  大数据“杀熟”遭网友吐槽

  近来,有网友曝料称,他经常通过某旅行服务网站订某个特定酒店的房间,长年价格在380元到400元左右。偶然一次,他通过前台了解到,淡季的价格在300元上下。他用朋友的账号查询后发现,果然是300元;但用自己的账号去查,还是380元。

  随着越来越多媒体对此事的持续报道,网友们纷纷吐槽自己也有同样的经历。一时间,诸如通讯、购物、娱乐、住宿、出行等日常消费迅速被卷入舆论旋涡。大数据“杀熟”成为了互联网公司对同一商品向不同消费者提供差异性价格的代名词。

  浙江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副教授王建国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企业利用自己的大数据优势,进一步放大了信息不对称,所以企业敢于冒道德底线采取逆向选择。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也表示,大数据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的可以更好地为消费者服务,提升用户体验。若通过大数据进行违背道德的操作,是一个平台的悲哀。

  在大数据时代,互联网企业完全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对不同消费者实现精准识别、归类、点杀。曹磊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达了自己的观点,“通过基于老顾客对于平台的信任以及忠诚度从而对其进行异价处理是明显的价格欺骗,其行为也是可耻的,技术不是用来坑害用户而是用来服务用户的。”

  不同的顾客对不同的产品价格,具有不同的敏感程度。“大数据杀熟暴露出大数据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非对称以及不透明。”曹磊表示,“平台通过大数据“杀熟”现象只是获得了眼前的小利益,最终对于平台来说是极其不利的。对此现象以及行为应该严厉打击禁止。”

  依靠企业自觉和政府管控

  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在“裸奔”,大部分的数据都在互联网中存留,数据掌控方只要有心,通过大数据获得不正当的利益是存在可能的。

  无独有偶,2000年,亚马逊就曾对68款碟片进行了差别定价的“测试”,最终在付出高价的老顾客的怨声载道中草草收场。随后一些互联网公司还会根据用户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域、使用的不同设备或者购买历史记录等信息制定不同的价格,比如2012年在线旅游网站Orbitz尝试把Mac用户引导到服务和体验更高的酒店。

  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周汉华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大数据“杀熟”既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说它偶然是因为这种行为不符合法律、商业道德以及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说它必然则是在大数据的环境下由于企业掌握消费者数据隐私,一定会进行差别化的营销或者服务,但大数据挖掘的底线就在于不能进行价格歧视甚至出售给第三方实施犯罪等违法行为,一旦突破底线就会对生命和财产造成危害。

  北京律协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主任葛友山表示,按照市场规则平台大数据化是一种商业趋势,但现在这个功能“走偏了”,被用来成为损害消费者权益的捷径,从而对于整个行业是个损害。“当消费者不再选择这种方式去消费,或者不再信任平台或者渠道,原本应该双赢的局面就会被打破。”

  在曹磊看来,对于“杀熟”现象的规避还是要依靠企业的自觉以及政府的管控。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