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打破教师跨院系兼职和交叉学位授予两大限制

2018年03月01日 10:28:18 | 来源: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月26日举行新闻发布会,请科技部部长万钢,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工程院院士、南开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曹雪涛,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候任主席龚克,工程院院士、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董事长丁荣军,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吴季介绍科技工作进展与成就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我们摘录薛其坤在新闻发布会上围绕科技发展、个人研究做出的精彩解答,以飨读者。

薛其坤参加新闻发布会。

薛其坤参加新闻发布会。

  谈个人经历

  Q

  请薛其坤先生作介绍。

  薛其坤:

  我是来自清华大学的薛其坤。1963年我出生于山东省沂蒙山区,在我的中学时代正好赶上我们国家高考制度恢复,1980年我考上大学,成为了一个非常幸运的80年代的新青年。在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支持下,我还有幸在国外留学8年。在2005年,40岁刚多一点的时候,我有幸和今天在座的曹雪涛校长一起入选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为了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实验物理学家。能有今天,我想和党和国家对我的培养是分不开的,和我们国家的发展是分不开的,我感恩自己的祖国。

  我也是一个从事量子物理前沿技术研究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我在清华大学率领的团队在2013年和合作者一起从实验上发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是物理学凝聚态领域在过去30多年最重要的实验发现之一。这个成果在2016年的“三会”上得到了总书记的表彰,列为建国以来我国基础科学方面的七项突破之一。让我们中国人感到自豪的是,2016年诺贝尔物理奖评奖委员会介绍当年获奖成果时,这个奖授予了三个理论物理学家,把我们这个实验发现作为支撑这个诺贝尔奖的两个关键实验之一。这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中国物理学研究的成果、量子科学的成果第一次得到了这么高的评价。所以我是伴随着国家的强大、国家的发展而逐渐成长,谢谢大家。

  谈原始创新能力

  Q

  根据规划,到2020年中国将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也有一些人认为,中国原始创新能力仍然是比较薄弱的。接下来会有哪些措施来加强中国的原始创新能力?谢谢。

  薛其坤:

  感谢记者同志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感谢万部长给我这个机会。作为一个从事基础研究的科学家,讲讲这方面的感想。我觉得首先我们要从政策上、从国家层面保证对基础研究的持续稳定支持。这是由原创性研究和基础研究的特点本身决定的,前沿基础研究也是实现原始创新的主要或者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大家都知道,越基础的东西,往往是越共性的问题。尽管原创性非常强,但是存在着不确定性。1月31日国务院出台《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我想就是抓住了原始创新的牛鼻子。这是一个纲领性的文件,随着科技部包括清华大学部署实施这样一个意见,我想我们国家在基础研究方面机制体制的创新会逐渐形成,会大大提高我们国家在未来原创研究方面的能力。 

  还有一点,包括科技部一直在力推的,就是如何改进现在的学术评价(体系),创造一个良好的学术生态,使从事原创研究、基础研究的人潜心研究。评价一个成果的时候,不可避免会对潜心做研究、致力于不确定性的原创科研形成一个很大的压力。除了鼓励一部分人对国家重大需求进行目标比较清晰的研究,同时又要面向我们国家未来发展,在2035年初步实现现代化和2050年全面建成现代化强国的时候,要有一套非常好的氛围和环境,包括政策,能使他潜心做研究。我们不可能再像现在用的很多技术几乎全是舶来品。原创研究也可能失败,我们应该允许它失败。但是评价体系上怎么保证?有一个机制和环境建设的问题。你给了我这么多经费,我失败了,我是一个浪费者,但还是仍然要鼓励去做研究。刚才你谈到了经济和研究两张皮的问题,实际上在原创研究上也有不确定性和确定性的两个方面。我们国家,包括科技部,包括国家有关部门,包括我们学校也正在制定办法解决两条腿如何并行的问题。

  还有一点,是要提高我们国家原始创新能力,就要加强对高精尖先进实验技术的支持,对实验技术人员的支持。国家也正在研究,包括科技部也多次提到这件事。在座的各位可能都非常清楚,我们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老话: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你想在科学、原创上发现别人看不到、发现不了的东西,肯定你的眼睛要更亮,你使用的仪器工具分辨率、灵敏度要更高。如果我们这方面没有人去研究,没有这种实验技术的话,也不能支撑原创能力的提高。因为原创的东西总是新的,新的需要更明亮的眼睛、更先进的仪器去看到它、觉察到它。所以这方面国家也会推动支持。

  我非常同意刚才雪涛院士的一句话,我们现在经常用“弯道超车”来形容科研水平,我觉得很多情况不是很恰当。我更喜欢开山辟路架桥。在目前我国的量子科学研究中,我认为最重要的科学上的发现是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就是因为我们有了别人没有的利器,发展了自己的工具。这靠弯道超车是超不上去的,得靠原始创新能力的提高,不简单是“弯道超车”,而是“另辟蹊径”。

薛其坤在实验室。

薛其坤在实验室。

  谈科技体制改革

  Q

  科技体制改革是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请万部长介绍一下近年来我们国家科技体制改革方面作出了哪些工作?下一步工作是什么?请各位专家们分享一下在科技体制改革过程中您们最大的体会或者一些故事。谢谢。

  薛其坤:

  清华大学落实科技部和其他部门重大改革部署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比如刚才提到了人工智能,清华大学在跨学科交叉研究中针对这个问题做了大胆的、大力度的改革。人工智能,包括新能源汽车,都涉及到很多学科。在座的各位都拿一个学位,这个学位通常都是依托一个确定的学科,这个学科的培养体系、课程体系是相对固定的。但是对于交叉学科研究,像人工智能这样一个重大项目落实的过程中,清华等大部分高校以院系为建制的体系就不一定完全适应了。要完成这样一个重大项目,各个院系的能力都不足以应对。为此,清华做了一个重大改革,制定了两个新的制度。一是跨院系的教师兼职,以前物理系的不能到计算机系,现在打破了。第二是交叉学位的授予体制,以前得到这个学位是确定的课程,现在在清华要打破这样一个界限。这两个制度,就是通过创新和体制机制的改革,满足落实国家部署的重大跨学科交叉研究的需要。学校提供了非常强的保障,成立了跨学科交叉研究领导小组,设立了专门的办公室,协调学校的跨学科研究,这是校级层面。为了整合不同院系,针对重大改革所需要的资源问题,去年成立了两个跨学科的校级层面实体实验室和3个跨学科的校级交叉研究中心,其中就包括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涉及7个院系,包括计算机系、机械系、自动化系、人文艺术学科等。清华大学针对未来科技体制改革下新的跨学科交叉研究做了一些工作,以上具体举措供大家了解。谢谢。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