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书店,进图书馆,对于城市的孩子来说,司空见惯。但对于部分苏北农村的孩子来说,县城的图书馆从来没去过,书店一年也逛不了几次,家中的课外书籍,更是只有寥寥几本。
父母忽视孩子阅读需求
寒假前夕,徐州睢宁县团委组织50多名农村困境青少年参加“希望有约 快乐成长”公益冬令营活动,其中一站是当地图书馆。
睢宁县公益冬令营营员朱梓怡告诉记者,“我们学校有图书室,但学校里的图书又少又旧,今天我来到这个图书馆,看到了好多书,我感觉这里的书我都没看过。”
睢宁县公益冬令营营员魏岩说,她有个梦想,可以每天都来图书馆,看到很多书。
由于父母在外打工,不仅是困境儿童,即便是家庭经济条件相对宽裕的孩子,也很少有机会来图书馆。
睢宁县庆安镇水库小学五年级学生卢欣然是一名留守儿童,负责照顾她的爷爷奶奶年近七旬,他们从未想过周末带孩子去县城的图书馆坐坐。
两年前,庆安镇实施了统一康居工程,卢欣然家分到了一套三室两厅的房子,欣然有了自己的书房,父母给她打了一个漂亮的书柜。可记者发现,偌大的书柜上只有两套课外阅读书籍,是去年暑假买的。一套是《十万个为什么》,一套是关于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的《成长不烦恼》丛书。
卢欣然喜欢看书,父母却认为学好课本知识,考上好一点的初中就行,所以很少给她买课外书。
水库小学是一所村小,从幼儿园到小学六年级共9个班,全校318名学生中,80%以上是留守儿童。
记者对学校20名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了统计,平均每个孩子家中有20本以上的课外阅读书籍。不过,这些书籍中,大部分是学校根据教育主管部门的通知,要求小学生阅读的必读书目,家长或学生自主选择购买的课外书籍不超过10本。
村小图书室条件太简陋
白玉涛是庆安镇水库小学的图书管理员,她告诉记者,建校50多年,校图书室却只有3000多册藏书。这些书籍大部分偏旧,其中还有不少不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尽管如此,并不妨碍这个图书室成为学生最喜爱的地方。“每次在这看到孩子们如饥似渴地搜索书籍,每次拿到书特别高兴的那个劲头,我也从心里感到非常欣慰。”
可惜的是,孩子们不能每天来图书室看书借书。图书室开放时间只有每天下午第三节课下课后,且只对一个年级学生开放。
省教育厅2015年发布的《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要求,小学生均图书不得低于30册;《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中,也要求学校图书室专人管理,保证图书流通量不得低于藏书的2/3。庆安镇水库小学校长刘波坦言,目前学校还远达不到这个标准。
家校共建让书“漂流”起来
阅读很重要,图书却很少,成了刘波校长迫切希望解决的难题。他发动全校老师集思广益,制定了图书“漂流”方案,即动员学生每人买一本新书,加上学校自购、社会捐助的新书,互换阅读。
语文老师韩萍还利用微信群,动员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电子漂流”。学生每天回家看完一本课外书,将其中精彩的内容通过语音上传到群里。
韩萍说,她组建这个阅读群,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让家长重视孩子的阅读。
2018年9月1日,水库小学将搬入新址,这是当地投入600多万元建设的新学校,建校时就规划了一间近100平米的图书室,省希望工程办公室还捐赠给学校5万元的新书。学校决定,到那时设立专职图书管理员,延长图书室开放时间。
刘波说:“利用礼拜天,这样就把农村留守儿童,统一放到阅览室里面去,既增加了他们阅读量,又起到了我们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养成他们阅读的好习惯。”
(来源:江苏教育频道/徐华峰 编辑/贝茜)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