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90后大学生返乡创业做“新农人”

2018年02月21日 12:46:58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不同于毕业以后迫切涌入大城市的年轻人,如今,一些大学生带着对泥土的记忆,从农村考学出来,又回到农村,做起了“新农人”。扬州大学农学院毕业生蒋晓鸣,今年才25岁,已是两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小老板”,一起去听听他的返乡创业故事。

  两年开了两家农民合作社

  晓鸣创办的两家合作社,阿康南瓜专业合作社和和蒋建康果蔬专业合作社,都在无锡市锡山区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内。临近年关,员工大多提前回家过年了,不过,他还在为一件“大事”操心。今年1月底下了一场大雪,虽然提前有所准备,但还是有不少葡萄、桃树、蔬菜大棚被压垮,蒋晓鸣找到园区办公室商量解决办法,打算一过完年就着手维修。他告诉记者,由于农业生产周期较长,往往伴随着高风险,特别是在夏冬两季。“这边被压垮的,大概总共加上去有60亩左右吧,损耗这个要算下来,大概有100多万了。第一方面,我们积极联系保险公司来理赔,第二方面我们要等年后的时候,再把这些倒塌的大棚都拆掉,拆掉之后再重新搭上去,里面的作物也要再重新种上去。”

  2015年,蒋晓鸣从扬州大学农学专业毕业,他没有选择人云亦云四处求职,而是决定回老家农村创业。说到创业的初衷,他说是深受家庭的耳濡目染,他的父亲是当地有名的种西瓜大户,自创的“蒋建康”牌西瓜是无锡市名牌产品。“在他们父辈的影响下,我觉得农业这一行业那还是不错的,然后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从事农业的年轻人已经越来越少了,如果我还不去做,我对农业喜欢的,还不去做的话,我觉得已经就没有人会来做这个行业了。”

  “互联网+”带到大棚里

  不过,蒋晓鸣并没有在父亲公司里享受“安乐窝”,而是尝试自己创办合作社。他联合了200多家农户,涉及的品类有草莓、猕猴桃、冬枣、火龙果等10多种,大家在销售和技术上形成互通,把原本分散的种植户拧成了一股绳。值得一提的是,他在园区里最早引入由中科院研发的“智慧稻草人”物联网技术,并且向所有农户进行推广。“这个智慧稻草人,它不仅能够测量在土壤当中氮磷钾的含量,还能够测量在空气当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湿度、温度等。这些数据通过传感器,将传输到电脑以及手机的终端,来方便我们更快地会诊,在大棚里面出现的病虫害等情况。”在无锡市锡山区高科技农业示范园综合部副经理邹佳蓉眼里,像蒋晓鸣这样的年轻人思想特别新颖,“比如我们要推广什么东西,像他们年纪轻的肯定一学就会,然后也比较懂一点,像销售方面,他们能搞网络销售,物联网销售,团购各方面,肯定比我们传统农民要好很多。”

  蒋晓鸣说:'自己是新时代的农民,不再是传统农民。这两年来,最让他有成就感的是改变了农户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观念,将农业与旅游、互联网等结合,比如在他手机上有很多微信群,都是为不同社区或群体而建,合作社所有农产品都可以线上订购,享受拼团价,这种模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其中,他还帮助这些农户创立品牌,扩大知名度。敢想敢做的蒋晓鸣,也慢慢赢得了父亲的认可,开始协助管理父亲所在的黄土塘农业公司,近两年每年销售额达三四千万元,成为无锡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蒋晓鸣的父亲蒋建康说:“销售方面,他在这方面做得还是不错的,像小区里,还有电商之类。肯定比我强呀,期待他要做得强大。”蒋晓鸣觉得他给农户们带来的最大变化是,“一个品牌意识的加强,可能之前他们农民想种出来的东西,就这样靠卖掉就行了,而我所带给他们的是,你这个东西种好了,还需要卖好,在有了品牌的情况下,才能将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上去。”

  自创“小鸣家” 卖到全中国

  创业的道路上,蒋晓鸣自认为是一个“初学者”,才刚刚起步,在他看来,大学生返乡创业人员在眼界、技术、现代经营理念上都高出一筹,他心中有一个大梦想,希望有一天把自己的农产品卖到全中国去。“申请注册了‘小鸣家’这个商标,以后我所有的农产品都将通过这个商标来销售,与此同时我也希望能够多开几家水果体验店,将线下的客户带到基地来参与农业生产,来增加与顾客的沟通与交流。希望以后不仅是无锡,在全国都能知道我这个商标。”

  (来源:江苏教育频道 记者/汪媛媛,编辑/程梦青)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