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说,她已经有三年没回老家过年了,因为特别害怕走亲戚,以前每次过年回家,基本大部分时间都耗在走亲戚的路上。
比如父亲那边的亲戚要走一趟,母亲那边的亲戚也不能怠慢,单单思考买什么礼物送亲戚这一环节,就让她大脑缺氧。
她说,每次回家过年的关键词不是“喜悦”,而是“累”。
她是一个不喜欢应酬交际的人,偏偏过年有一大波亲戚朋友需要疲于应对,确实让她患上过年恐惧症。
其实我也有过年恐惧症,这个恐惧症表现在,我害怕走亲戚时礼数做得不到位。
我们广东人凡是已婚者,都需要给未婚人士红包。
红包的大小也是亲疏有别的,血缘关系比较近的亲戚朋友的小孩会给大一点的红包,疏一点的亲戚会给少一点。
作为一名已婚人士,我在年前就会分门别类备好红包。
但有时还是会出错,比如上一年,我居然不小心把一个只装着20块钱的红包给一位挺亲的亲戚小孩。
对方后来到我妈那告状了,说我太抠门了,而我抠门的名声在那一年也渐渐在亲戚朋友间传开了,几乎贡献了一整年的谈资。
亲戚有时候真比得上洪水猛兽,在礼节上稍微处理不妥,分分钟在他们嘴里遗臭万年。
每一次我想到这一点都挺害怕过年的,心理压力很大。
在知乎上看到一位网友说,每次开车回家过年,都会静静地在车库里发呆半个小时,才敢拿着大包小包行李走进父母家。
其实我挺理解他的心情,我们现在过年的心思不像小时候那么单纯了。
以前没有人问我们一些不想回答的问题,只要有新衣服穿,有鞭炮玩,有压岁钱收,有母亲的饺子汤圆吃就很满足。
但现在只要你跨进家门就要跟父母以及各大亲戚斗智斗勇。他们总是会问你,有对象了吗?每月工资多少?打算什么时候要孩子?
自从我们长大后,春节的喜悦好像不再属于我们了,这种喜气洋洋的仪式感永远留在了童年,留给我们成年人的是各种各样的难堪和无言以对。
我一位朋友前两年在家吃团年饭时,还没吃到一半就把桌子掀了,原因是父母总是向她逼婚,觉得她还没结婚简直是这一年里最大的耻辱。
父母有时并不了解我们,他们对我们私人问题的追问和关心,成了我们心里最大的压力。
其实我们一年到头辛辛苦苦,不过是想回家能吃顿安乐饭,搂着爸妈看一场有年味的春晚而已。
我曾经在微博上看到一条新闻,说南京一对小夫妻,因去谁家过年,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争执。
丈夫认为要到自己家过年,妻子想陪陪自己父母。双方谈不下来,丈夫一气之下把妻子放在高速公路服务区扬长而去,剩下无助的妻子只能打110求助。
不知道这对夫妻以后还能不能一起好好过日子,如果没法解决以后过年回谁家过的问题,估计争吵的一幕还是会循环播放。
我问过身边很多已婚朋友,对于过年回谁家过的问题,各家有各家的烦恼。
目前很多人的解决的方案是,梅花间竹地轮着,今年在男方过,明年在女方过。
还有的为了顾全大局,大年三十和年初一在婆家过,接着年初二就一家大小坐飞机到娘家过。
大局是顾了,唯独自己作了很大的牺牲。
好好的新春假期,其实自己没怎么享受过,基本是疲于奔命地走场,不仅心累,身体也透支。
前几天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位朋友分享了一句话,觉得很好笑但也挺有共鸣,她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回家以后嫌成狗。”下面配图是一只狗。
作为过来人,对于这句话,我特别有感想,以前还没出嫁前,放假在家只有前三天是亲妈生,后面漫长的日子都是后妈生的。
第一天我妈会很心疼我说,宝贝怎么瘦了。第二天会很关爱我说,你想吃什么,妈给你弄去。第三天还能勉强维持母爱地说,宝贝起床,吃早餐了。
但,到了第四天就会兽性大发,可以不用备稿,而且十分流利地对我进行人身攻击,比如,你看看你的房间都快变猪圈了,你天天玩电脑怎么就不帮忙做家务,你那么晚起床不怕变成猪吗?
她的叨叨会让我很不爽,我们就会开始吵架,鸡犬不宁。
然后,如此循环到我离家那一天。
其实,我们为什么要互相伤害,明明我们都很爱对方,为什么就不能放下刀子嘴,放下攻击,单纯交流,拥有一个温馨的春节呢。
很多人说春节变味了,没有了快乐,只有焦虑。比如我们焦虑亲戚间的人情往来,焦虑被问敏感的话题,焦虑过年回谁家过,焦虑和父母的相处方式。
焦虑是我们过年的最大心魔,我们每个人都为了应对过年而心力交瘁。
但其实过年有很多种方式,如果选对了方式,就可以避免很多过年独有的焦虑。
比如带双方父母去旅行,两家人既能一起团聚也能感受新鲜事物,彼此之间能在旅行中放松心情,也能交流感情,简直完美。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