蹒跚学步时,是妈妈温暖的大手牵着你的小手,走出的每一步,都是爱的陪伴与守护。如今母亲鬓间现了白霜,甚至已是步履蹒跚,你,又有多久没有牵过妈妈的手了?近日,众多媒体共同发起“牵妈妈的手”大型网络活动,迅速在朋友圈刷屏了。
时逢春节假日,大部分国人都回家与亲人团聚了。但可能看到这个活动后,很多人才认真端详起身边的父母——不知不觉间父母已经两鬓斑白,皱纹也悄悄爬上了他们的眉眼之间。自从我们脱离父母的羽翼开始独立闯荡后,我们已经多久没有回家了?我们多久没有跟父母谈心了?我们多久没有牵过父母的手?我们多久没有拥抱过他们了?
就在春节假期之前,一份《朋友圈年度亲情白皮书》的报告在社交网络上广为流传,数据显示52%年轻人的朋友圈屏蔽了父母。很多年轻人发朋友圈,根本就没有打算让父母分享,除了一对一发给父母或家庭群里的聊天外,几乎是将父母当“外人”。这一方面是出于善意,担心自己朋友圈里的负能量会让父母担心;但另一方面也普遍折射出了时下年轻人与父母交流沟通的缺失,如同很多人已经太久没有牵过父母的手,他们也失去了和父母好好说话的耐心,忽略了父母需要关心和理解的情感需求。
父母之于我们的恩情,无论如何歌颂都无法穷尽。从怀胎十月到呱呱坠地,从牙牙学语到蹒跚学步,从上学、择业、就业到结婚、生儿育女,父母不知在我们身上投注了多少时间、精力和心血,我们每个人都是在父母爱的浇灌下成长的。鸦知反哺,羊知跪乳,孝顺父母是做人的第一准则,很多人并非不懂得这个道理。可在具体的生活中,父母恰恰是我们最容易忽略的人,“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悲伤故事屡屡上演。
可见,孝文化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那么,今天我们该如何将心中的孝变成一种更好的日常实践?我们该如何对传统孝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发展,让它更符合时代的需求?
随着中国人口平均寿命的增加,和经济水平以及社会服务水平的提高,现代人对父母的孝顺将逐渐脱离基本生理需求范畴,向着“安全需要”、“归属感和爱的需要”以及“晚年人生价值自我实现的需要”迈进。现在物质生活水平高度发达,不少子女每个月都给父母不少零花钱,还以为自己这么做就是尽孝了;可实际上,许多父母不愁吃穿,他们更需要的是“归属感和爱”,是子女能常回家看看,是子女们愿意跟他们唠唠嗑,是子女们对他们仍有依赖,仍愿意牵起他们的手……因此,近年来不少人在提倡“新孝道”,新孝道是相对于以《二十四孝》为代表的传统孝道而言的。时代在进步,孝道也该与时俱进,让父母吃饱穿暖已经退居比较次要的位置,更需要强调的,或许是经常带着爱人、子女回家看看,教父母学会上网,牵父母的手去旅行或故地重游……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国风之本在家风,家风之本在孝顺。孝顺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孝顺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只有在尽孝中,我们才能知晓恩情的宝贵,体会到仁爱的慈悲,懂得责任的重要,明白担当的使命。孝文化中蕴含的仁爱、感恩、责任、担当以及“天下为公、不独亲其亲”的胸怀,不仅是一个人正心、修身、齐家的行事依据,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家庭和谐、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石。
“牵妈妈的手”大型网络活动的走红,激起了我们每个人内心的孝顺之情。它提醒我们,父母在老去,物质上的孝越来越容易,精神上的孝却任重道远。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尊老爱老、孝老护老,让老人们颐养天年,让优秀家风得以传承。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