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上千年历史的秦淮花灯是南京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而桨声灯影的背后,是花灯艺人们一年又一年的匠心呈现。今天的新春走基层,我们带您去认识一位七十多岁的扎灯老艺人。
“我现在七十五岁,实际上五六岁的时候就开始帮着大人做花灯。”在南京秦淮区大油坊巷这座稍显简陋的平房小院,我们见到了江苏秦淮灯彩非遗传承人曹真荣。
匠心做灯一辈子,曹氏荷花灯和生肖灯早已美名在外,但曹老却总说,时代在进步,花灯也要推陈出新。聊天的功夫,他手里仍忙不迭地做着今年新创的小狗灯。“今年是狗年,因为外地游客比较多,带大灯的话回去不方便,当然到南京来又不能不买灯,所以说我们就搞了小灯。像这样一个小灯一天只能做一个两个,很难做,特别是这个头,越小越难做。”
曹老说,虽然现在大部分花灯已经从竹篾扎改为铁丝扎,但手上的功夫一点儿没省,像这样不到巴掌大的小狗灯,焊接点不下于五十个。看我们这么好学,曹老带我们来到他位于南京民俗博物馆的工作室,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花灯、爱上花灯,这些年他一有空就来这里教孩子们做花灯,特别是他独创的火烤竹篾技术,让孩子们觉得神奇不已。
“竹子直的,那我现在在火上烤,慢慢慢慢地转弯,弯过去了吧。这个火一定要离竹篾两公分距离,烤出来竹篾它没有糊印子。这个圆就成功了是不是,不圆我再手扳一扳它就圆了。”
原来,做一盏传统的花灯,要先用竹篾做框架、再用搓好的细纸条扎牢、最后再用彩布彩纸裱糊装饰,每一步都费时费力颇为讲究。
记者在曹老的指导下,现场尝试做花灯,在小朋友们的帮助下,才勉强完成。而这实际上只是整个花灯制作过程中相对比较简单的工艺。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几十万个精美花灯经由曹老的手,从秦淮河畔展出至世界各地,与此同时是满手的老茧和伤痕,指纹也都磨得没有了。如今,他的女儿曹红接过衣钵,并将传统花灯技艺和现代技术融合,直接在电脑上画图,再压制出图案,又快又漂亮。
曹红说:“父亲做这个花灯也做了一辈子,我要把他的心血和精华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能更快地接受花灯的工艺流程,更快地做出一盏灯。”
一年一度的秦淮灯会已经点亮,徜徉灯海中,让市民游客感受幸福生活、归来游子体味故乡年味,曹老说,这就是他坚守一生的意义。
曹真荣说:“一个地方,看到张灯结彩才繁荣昌盛,所以一看到国家到处都是灯火辉煌的时候,那就是太平盛世的时候,花灯的寓意就在这个地方,有人能搞灯 ,而且大家都来搞灯,就说明老百姓在享受生活,社会富强。”
正如曹老所说,张灯结彩处,便是市井繁华时。一盏盏精美的花灯里,我们看到了一辈辈手艺人的坚守、创新与传承,也看到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向往。我们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传统文化、喜爱传统民俗,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将更好地传承、我们的文化自信也将持续繁荣。(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卢亚 李栋)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