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帅
(作者黄帅,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中国青年报》评论员,专栏作者;本文系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客户端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又到游子归家时。对很多漂泊在外的人来说,春节假期是他们重返故乡、与亲友团聚的最佳时节。在新春佳节的喜庆氛围里,在父母与亲朋好友的环绕中,忙碌一年的身体由此得到放松,疲惫的情感由此获得慰藉。回家不仅是一次旅行,更是积累了一年的期望。
有人曾说,“我们不能离开故乡,但远方的风景却呼唤着我们”。年轻人远离家乡,是为了去更大的城市、更高的平台发展,寻求事业进步的契机,争取人生梦想的实现。尽管在互联网时代,与故乡亲友的线上联络并不困难,但日常生活里的嘘寒问暖,仍然不能被现代技术所取代。这也是在当下,以及可预知的未来里,春节回乡在情感和文化上的意义。
这些意义并不会随着人际交往间距离感、空间差异的逐渐消弭而失去,“没有一种感情比亲情更浓烈,没有一种温暖比得上过年回家”。故乡对游子来说,既是美好回忆的起点,也是生活情感的寄托所在。“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种朴素的观念,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故乡亲友的思念。即使远离故土,却依然心怀乡情。不管是“衣锦还乡”,还是带着诸多遗憾回家,故乡和亲人都会伸出温暖的双臂,给游子以慰藉。
一首《常回家看看》风靡全国,既是因为唱出了无数在他乡漂泊的游子的心声,也是因为唱出了父母辈的期待。老人们辛苦了一辈子,把孩子抚养长大,却立刻面临着孩子外出打拼的窘境。尽管能理解孩子的选择,尽管有人甚至鼓励孩子去远方“追梦”,但在内心深处,他们哪一个不是盼着孩子天天跟自己守在一起的?为了子女的将来,他们毫无怨言。岁末年初,在一年一度的重要节日里,就请多给他们一点时间吧。当游子回到父母身边,即使只是短暂的陪伴,也能为他们带来莫大的精神关怀。
在父母与子女的互相理解、互相抚慰之下,故乡和他乡得以紧密黏连。其实,“回家”不仅与老人和年轻人有关,也关系着幼小的孩童。多年来,很多农民工来到城市打拼,或在建筑工地上挥汗如雨,或在工厂流水线上艰苦劳动,他们的孩子很可能留在故乡。过年回家,陪伴孩子过个好年,让他们感到家庭的温馨,生活的温情,也能抚慰幼小的子女对父母的牵挂之心。
或许,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游子回乡的故事会被人们反复讲起,其中有太多美好的记忆值得我们珍重。不论交通、通讯技术如何发达,故乡始终都会是心中最深的牵挂。在这个美好的节日里,“回家”的温情,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滋润,让我们的灵魂得到休憩,从这里出发,我们就有足够的勇气迎接新一年的挑战!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