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小伙山区支教6年!被湖北省评为荆楚楷模

2018年02月02日 11:52:06 | 来源:今日徐州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南大学霸毕业后去湖北恩施的山村支教,曾被很多人质疑“作秀”、“体验生活”。然而从201298日至今,这位名叫袁辉的徐州伙子已经在离家1000多公里的山区坚持了快六年,成为所在小学代课最多、最受欢迎的老师,而他的年收入仅有1万元。

  继去年荣获“湖北青年五四奖章”后,袁辉于今年130日又被湖北省评为“荆楚楷模”。很多人问他如何做到坚持支持这么久,他说,“喜欢就是喜欢,没有目的,不需要坚持。而能找到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何其幸运。”

  没人想到,这个高材生会在山区坚持6 时光拉回到201298日,这一天,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清太坪镇姜家湾教学点迎来了一个脸庞略显稚嫩的小伙子,他背着长包,笑容满面,风尘仆仆地向教学点唯一的老师谭定才介绍着自己,并告诉谭老师,他希望能在这儿做一名支教志愿者。这个小伙子就是刚从南大历史学院毕业的袁辉。1988年出生,毕业于徐州一中,老家在新沂,如今父母都住市区。

  开始,谭老师多少有些怀疑:这个南京大学应届毕业的高材生,怎么会跑到我们这穷山村里来支教?也许是来体验一下生活的吧? “很多农村老师都熬不住这里的艰苦,一个个走了,你一个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来这里教书,会是真的吗?”谭定才委婉地跟袁辉说出自己的顾虑:“我们这里工作环境差,待遇也不高,你是不是回去找一份好工作?” 但袁辉坚定地说,“我不为钱,只想做自己喜欢的工作。” 和谭老师一样,村子里的人没谁相信,这个年轻的“背包客”会在高山里待长久。不过,看到他诚意十足,谭老师还是答应了下来。 为什么要千里迢迢从徐州跑到湖北山区支教?如此偏远的地方有什么东西在吸引着他? 袁辉说,刚毕业时老师给他介绍了一份国企的工作,但他放弃了,因为他想圆自己多年来的支教梦。当年9月他开始前往西部支教,先后到过四川小凉山、贵州黔南等少数民族地区。辗转中,他突然想起曾在央视看过谭定才老师拄双拐坚守讲台的事迹,于是从贵州搭车至重庆,再转火车至巴东野三关,又换乘小三轮,到达姜家湾教学点。 6门课两周要上105节,全才老师深受学生喜爱 就这样,袁辉成了“拐杖老师”谭定才的另一副“拐杖”。在这个山顶村小,他给孩子们增设了英语、体育、美术、音乐、安全等课程,加上历史他要带6门课。

  20149月,两年的志愿服务期结束,袁辉决定留在清太坪再做两年志愿者。这次,他选择了清太坪镇白沙小学,一个更偏远,教学条件更艰苦的学校。他说“大山不仅给了我展示的舞台,还让我找到了人生价值,这里是我最大的牵挂。钱可以以后再赚,工作可以以后再找,这里的孩子还需要我,我选择继续留下。” 在白沙小学,袁辉又成了骨干,全才的他给三年级孩子上英语课,给四年级孩子上数学课,给五年级孩子上语文课。同时,他还在清太坪镇和野三关镇的6所中小学上诗词、音乐、书法等课程,加起来两周最多要上105节课。 其中的古诗词课程,上课内容是他自己编写的“古典诗词精读”教本,加上他的课幽默洒脱,通常同学们只要上过一次课,便能深深地记住这位袁老师以及他教的诗词。

  袁辉上古诗课,使用刚劲的楷体字板书,采用竖排古体写法,凡遇古今字、繁简字、异体字都作出详实解说,用朗诵和表演的形式生动呈现诗词意境。他的音乐课也十分精彩,将现代中西方音乐粗分成各种主题,如友谊、母爱、战斗、流浪、抱怨等,有时候还配上相似主题的古典或现代诗词。 在平常的教学和交往过程中,袁辉还时时不忘提醒孩子们学说普通话,督促他们养成用普通话交流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交际能力。 课堂上,袁辉是严肃的老师,但课下袁辉又成了一名快乐的“小学生”,他和大大小小的孩子们一起疯,一起游戏。学生们特别喜欢他,有什么小秘密,都会把袁老师喊到一边,双手捂成小喇叭,凑在他耳朵边,悄悄跟他讲,他一直都很珍惜孩子们对他的信任。

  没有女朋友 年收入1万元 教学日,一人带6门课。双休日,带上捡来的流浪狗,翻山越岭去家访、去补课。白菜和土豆洗净、煮熟,掺上豆瓣酱,就是一顿“丰盛”的饭菜。住的房子极其简陋,墙上糊满了报纸,下雨时还会漏雨……支教路上,袁辉简单而执着地前行。 回忆支教这六年,袁辉说他曾因长期吃方便面导致营养不良,在讲台上晕倒过,也曾因下雨时宿舍漏雨而彻夜难眠过。但他都坚持了下来。 这些年,他的大学同学有的在北大、南大或武大读博,有的在银行等单位工作,拿着不菲的薪水。在朋友圈里,他也常看到同学们晒吃饭、旅游、买新房、拍婚纱的照片,但他说自己一点也不羡慕。 “我从高中时就很想来西部支教,大学时性格就比较洒脱,对物质没太多要求,我现在过的就是自己想要的生活。”这个29岁的大男孩坦言,自己曾有女朋友,后来分手了。如今单身一人,他觉得这样挺好。“我很喜欢乡下生活,跟孩子们在一起很快乐。我理想的生活状态,就是开门时清风自来,做事情能服务更多人。” 袁辉是家中独子。但父母都算开明,支持他的工作,没有逼迫他回家。“有朋友担心我今后怎么办,认为我这不是份正经工作,但我觉得我这就是一份很好的工作,我爱这里的孩子。我不喜欢太奢侈的生活。平常除工作外,爬山锻炼身体,吃的是食堂,一星期吃三次肉,一次鱼。乡下村民也会送来土豆和白菜,闲暇时还能一个人读书。” 袁辉目前的收入是每年1万元生活补助。获得“烛光奖”后,有一点奖金,也会补贴给困难学生。他说自己现在过得很好,并不考虑买房。对于未来,他想继续支教下去。“我希望我教的孩子长大后,活得明白清醒,有自己想要的生活。除了实现自己理想外,也能帮助其他人。” 湖北省首届“向上向善好青年”、2014中国名师联盟·希望工程园丁奖、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荆楚楷模”……这是袁辉6年来获得的荣誉。 很多人问他如何做到坚持支持这么久,他说,“喜欢就是喜欢,没有目的,不需要坚持。而能找到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何其幸运。”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