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五年研究攻关,我国科学家成功克隆出了两只食蟹猴,这也是世界首例通过体细胞克隆技术诞生的灵长类动物,对于构建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研究人类疾病等具有重要意义。这一世界级成果今天(北京时间25日)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细胞》上以封面文章在线发表,《细胞》出版社首席执行官、《细胞》期刊主编Emilie Marcus评价“该成果是一项令人兴奋的重要工作,这是全世界科学家花了二十年时间才达到的技术里程碑,它有潜力引发动物研究的革命并帮助研发治疗人类疾病的新方法”,国际细胞治疗协会主席、澳大利亚医学科学家John Rasko认为“这一次来自中国的科学家利用聪明的化学方法和操作技巧,攻克了多年来导致克隆猴失败的障碍,这是许多专家一直认为不可能实现的重大技术突破!”
两只克隆猴起名为“中中”和“华华”,分别诞生在2017年11月27日和12月5日,不论是谁想要见它们一面,都要经过专家同意,做过胸透拍照,穿好防护服,戴好口罩和手套,才能够在比较近的距离一睹它们的样貌。这样的保护,甚至超过了国宝大熊猫的待遇!的确,它们可是科学家眼中的宝贝,这两只克隆猴在全世界可都是绝无仅有的。
记者在体检合格经过允许之后,进入到位于苏州的非人灵长类平台,见到了还在育婴箱中的“中中”和“华华”,两只遗传基因一模一样的克隆猴虽然个头差了一些,但是却长得几乎一模一样。喝奶粉、垫尿不湿、24小时监控,在专业医护人员的看护下,世界首例通过体细胞克隆的两只小猴正在健康地成长。
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非人灵长类研究平台主任孙强介绍,在成长到六个月之后,“中中”和“华华”就会被送到猴群之中,观察其在群体生活中的状况。
体细胞克隆,就是一种将体细胞培养后注入去除遗传物质的卵子,通过人工方式激活后再送入母体发育成个体的过程。体细胞克隆猴,就是利用猴的体细胞,复制出相同个体的过程。
自1997年首个体细胞核移植哺乳动物克隆羊“多利”出生以来,科学家们利用体细胞克隆技术不仅得到了包括马、牛、羊、猪和骆驼等在内的大型家畜,还得到了包括小鼠、大鼠、兔、猫和狗在内的多种哺乳动物。但与人类最相关的灵长类实验动物(猴)的体细胞克隆,却一直是没有解决的世界难题。
非人灵长类体细胞克隆技术的研究始于上世纪末,近15年期间,中国、美国、德国、日本、新加坡和韩国等多家科研机构在此方面进行不断地尝试和探索,但是都没能成功得到体细胞核移植来源的克隆猴。
经过多年积累和不断尝试,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团队改进了猴体细胞核移植的显微操作技术,并通过表观遗传学修饰,促进体细胞重编程,显著提高猴体细胞胚胎囊胚质量和怀孕率,成功突破了非人灵长类体细胞克隆这个世界难题。
专家介绍,“中中”和“华华”的出世,意味着可以在短期一年内产生遗传基因完全一致的大批猴群,标志着我国将率先在国际上开启以猕猴作为实验动物模型的新时代。
“拔一根毫毛,吹出猴万个”,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拔毛变猴”如今已经成为现实!虽然提供“中中””和“华华”体细胞的猕猴没有完全发育就已夭折,但它的克隆体如今却正在健康的成长,这就是科学的神奇之处。
既然克隆猴已经出来了,那么是否意味着克隆人离我们已经不远了呢?中科院院士、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蒲慕明却并不这么认为。蒲慕明介绍,体细胞克隆猴技术的突破,应该说克隆人的技术障碍已经去除,但是做克隆猴的目的完全是为了建立动物模式来帮助理解人的大脑,治疗人的各种疾病,不仅没有必要进行克隆人的研究,而社会的伦理道德也不允许克隆人。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蒲慕明介绍,现在研究人类疾病经常用鼠的模型,但是通过鼠模型筛选出来的药物,在人体实验的时候大多没有效果,或是有副作用,这是因为鼠跟人毕竟相差太远。灵长类动物,跟人类最为接近,所以通过体细胞克隆技术,在短时间内拥有一批遗传基因完全一样的猴群构建动物模型,可以在神经科学、生殖健康、恶性肿瘤等很多疾病研究中取得新突破,并有望获得比其他动物模型效果更好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非人灵长类研究平台主任孙强介绍,克隆猴技术突破之后,首要的工作是通过提升克隆猴的成功率,构建出一大批具有完全相同遗传基因的猴群。疾病由哪个基因控制?在猕猴身上有哪些表象行为?对比这些猴群就能够进行准确分析。目前科学研究已经知道很多脑疾病的基因突变基础,比如说老年痴呆,帕金森病,还有很多运动障碍相关的疾病等等,这些都是我国科学家们接下来将要利用体细胞克隆猴展开的工作。
目前,美国、欧盟、日本等都已经纷纷启动了脑科学计划,由中国科学家主导的脑科学国际大科学计划也正在规划之中。体细胞克隆猴的诞生,将为我国脑科学研究提供国际领先的实验平台,很多困扰人类多年的生命科学问题也将有望得到解答。(央视记者 帅俊全)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