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生育意愿骤减,是该提供更多生育保障了|荔枝时评

2018年01月24日 15:13:03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朱迅垚

  (作者朱迅垚,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资深媒体人;本文系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手机客户端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我国2017年全年出生人口为1723万人,比2016年减少了整整63万。

  这一新闻引起社会相当的关注,主要有三点:其一,出生人口总量下滑,与国家卫计委的预测相距甚远,国家卫计委在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之初曾经预测2017年出生人口最低2023.2万,而事实比预测少了整整300万。

  其二,新出生人口的结构也很有意思,按照数据,1723万新生人口中,二孩数量达到883万,占比达到51%,而一孩数量只有723万,占比只有42%,这意味着二孩数量居然高于一孩数量。

  其三,一孩的出生总量和比例都下降得比较严重。按照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全国一孩全年出生人口为839万人,占新生人口比例47%,而2017年全国一孩全年出生人口只有723万人,占比只有42%,数量下滑116万人,比例下滑5%。

  对国家统计局的这份权威数据做一下总结,可以得到以下结论:第一、如果说我们对人口生育有是计划的话,那么,目前的人口出生总量距离计划目标差距不小;第二、全面二孩政策的释放力距离预测中的同样差距不小;第三、更重要的是,一孩生育率的大幅下滑说明中国年轻一代的生育意愿大幅下降,这是一个应当引起警惕的指标。总之,各项指标都在表明,人口形势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严峻。

  人口经济学是一个相当大的话题,在国内,之所以不同学派对于人口形势的判断出现较大分歧,根本原因在于对人口经济学背后所涉及的元问题的认知不同。譬如说,人口与资源是什么关系,人口与资源一定是二元对立吗?人口与社会稳定是什么关系,人口越多越难管理吗?人口与经济增长是什么关系,什么样的人口结构更有利于经济增长?此外,很多文件、论文都提到所谓适合我国国情的适度人口规模,那么,到底怎样算适度人口规模?

  以上问题已经超越人口经济学范畴,涉及到人口控制论。这些元问题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事实上,笔者向来认为人口问题其实并不是“因”,而是“果”,人口数量、比例失衡背后往往有深层的社会经济原因。比如,中国人口的男女性别比例失衡,中国东南沿海的人口结构明显优于内地,中国新一代年轻人80后、90后生育意愿严重下降……这些问题也并不完全是国家的人口政策就决定的,而是有更深层次的社会经济原因。

  当下,比较有积极意义的讨论在于一些已经真实影响到社会发展与人口有关的问题。在这些问题上,社会已经基本形成共识。其中之一就是,年轻一代的低生育意愿引起普遍忧虑。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很多人看人口总量数据还不会意识到问题有多严重,但看到一孩数量和比例的严重下滑,恐怕都会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

  年轻一代的生育意愿严重下降,其实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在日本、西欧、新加坡、中国台湾等很多国家地区都出现了少子化趋势,形成原因非常复杂。实际上,国家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近日也指出:当前,群众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受经济社会因素影响更加明显,调查显示,年轻一代不打算再生育的原因主要是养育成本高、托育服务短缺、女性职业发展压力大等等。

  2017年,可谓是中国年轻一代生育焦虑集体爆发的一年,标志性事件就是数起幼儿园虐童事件的刷屏。年轻父母对抚育下一代的焦虑在这些事件中暴露无疑。明面上,这是中国托儿机构的缺位问题和幼儿园管理问题,但仍然可以看到背后深层的经济社会原因。

  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在政府的主导下,出台相关鼓励生育的政策,同时激发企业和社会的力量,积极为有生育意愿或有潜在生育意愿的人群提供服务,解决从生产到养育、到教育的一系列问题,免除年轻家庭的后顾之忧,这样,才能稳定甚至提高社会生育率,优化我国人口结构。而这些,对中国经济和民族未来都会有好处。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