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酸!12岁女孩每天照着“食谱”给哥哥妹妹做饭

2018年01月21日 08:14:14 | 来源:扬子晚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妈妈给孩子们安排的一日三餐“食谱”。

窗台上两盆小金鱼成了小姐妹最爱的宠物。

  12岁正是一个欢快的年龄,可以每天背着小书包上学放学,可以依偎在妈妈怀里撒娇,可以吃着妈妈做的可口的饭菜……但对于12岁的小美来说,这一切似乎已成久远的记忆。在妈妈去年到南京做生意后,她只能住在宿迁市经开区某小区一间逼仄的10平方米左右的储物间内,给16岁的哥哥和9岁的妹妹洗衣做饭,日复一日。对于她来说,未来的日子,就是能盼着能早些长大,“妈妈说了,长到16岁了,就可以出去找事情做了。”

  墙上贴着一日三餐“食谱”

  1月19日下午,记者根据热心市民提供的地址,来到小美居住的房子里。这是小区内一楼的一个储物间,大约只有10平米左右,走进房间,一股霉味扑鼻而来。

  打开铁门,门口摆放着两个棉纸箱,一个箱子里凌乱地堆着鞋子,另一个箱子里则堆满了衣物,墙上挂着几件衣物。两张1.5米宽的床几乎紧挨着摆放在一起,占据了这个房间大部分位置,床上散乱地放着衣服被子,其中一张床的床头放着几个小芭比娃娃。

妈妈每次回家,都会熬制一碗辣椒酱。

姐妹俩每人拿着一只小老鼠,开心地玩耍着。

  从床的一头向里走,右手边被隔出了一间卫生间,外面摆着一台洗衣机。房间拐角突出的地方,约1平方米的面积,则成了厨房,小圆桌上摆放着一个独头煤气灶,上面是抽油烟机,旁边杂乱地摆放着盆和各种物品,铁锅敞开着,里面空空的,脏兮兮的案板上放着一碗辣酱。

  在床的对面墙壁上挂着一台空调。空调的下面贴着一张沾满了污渍的纸张,边缘已经卷曲,纸上面是妈妈给孩子们安排的一日三餐:早餐7—9点(记者注:吃饭时间)(只能选一种吃):牛奶+2个鸡蛋,小米粥+2个鸡蛋,小米粥+4个小笼包(纯肉);中餐11—13点,煎饼+西红柿炒鸡蛋,馒头+洋葱炒肉,煎饼+韭菜炒绿豆芽,芹菜炒肉丝+煎饼,包子4个;晚餐5—7点,黄瓜一根,苹果一个,西红柿一个,火龙果一半。

兄妹三人居住的储物间。

  小美说,一开始是哥哥做的饭,后来哥哥出去找事情做了,自己就开始按照妈妈开出的一日三餐“食谱”,给哥哥和妹妹做饭。妈妈每次回来,临走前,都会特意给兄妹三人熬制一碗辣酱,这成了兄妹三人一个月的下饭菜。

  “先把过去切断了再说”

  在记者采访时,三个孩子的母亲李女士恰好逢上休息,从南京赶回宿迁,照顾几个孩子。“我一般一个月休息4天,会回来一次,看看他们,这次是两个月才回来一次。”看着天色将晚,李女士说,她这次回来已经三天了,晚上还要乘车去南京。

  对于过去,34岁的李女士似乎不愿触及那不堪回首的记忆。李女士说,她是安徽人,嫁到徐州丰县后,先后生下了三个孩子,大的是男孩,现在已经16岁了,两个小的是女孩,大女孩小美现在12岁,最小的只有9岁。李女士说,去年她离婚时,三个孩子是判给前夫抚养的,但她并不放心。去年五月,她带着三个孩子来到了宿迁,“孩子跟着他,我不放心。”

  至于为何来到宿迁,李女士说,就是要换一个地方,重新开始生活,“先把过去切断了再说。”李女士说,因家庭破裂,三个孩子中,大的孩子上到初一就辍学了,小美上到六年级就辍学了,最小的女儿刚上一年级也被迫辍学。

  为何自己一人那么辛苦抚养孩子,而不请家人或者亲戚帮忙照看呢?李女士沉默了一会说,她之所以带着孩子离开家乡,就是想要离开那个环境,不愿再和他们有联系。

  “我从来不舍得让自己休息”

  李女士带着三个孩子来到来到宿迁后,因为自己要忙着挣钱养家,也没有精力和时间照顾孩子,三个孩子就再也没有上过学。“比起上学,我首先得让他们生存下来再说,我只能考虑他们的生活”。

  刚到宿迁,人生地不熟,李女士以每月450元的价格租下了小区的一间储藏间,算是一家人暂时安顿下来。很快,李女士找到了一份推销化妆品工作,每天早出晚归,每月能挣2000多元。在她上班的时间里,16岁的儿子负责给两个妹妹做饭。晚上下班回家后,李女士才有时间帮着孩子们洗洗衣服,收拾一下。

  “我从来不舍得让自己休息,因为一休息就挣钱少,就不好养孩子。”李女士说,在那段时间里,她能加班就加班,但每个月除去房租和生活开支,几乎结余不下钱。

  去年10月,在一个做化妆品生意的朋友介绍下,李女士离开了宿迁,到南京做化妆品生意。这样她一个月可以挣3000多月,住的是集体宿舍,也不需要花钱。每个月拿到钱的时候,她会通过微信转账的方式,转1000多元到儿子的手机,这就是兄妹三人每月的生活费。

  对于李女士来说,人虽然到了南京,但她的心依然牵挂着宿迁的三个子女。“我每天都会打电话好几次,发微信,告诉她怎么做饭,衣服晾了没有?”

  最让李女士难过的是,9岁的小女儿到了晚上想妈妈,电话一接通就哭个不停。听到女儿的哭声,李女士心里也异常难过,“她在电话那头哭,我就在这头默默流泪。”

  小区物业在了解到这个特殊家庭后,很是同情,开始带着三个孩子中的哥哥做一些零活,“一方面能照顾他,引导他,防止他受到不好的影响,走到歪路上去,同时也能让他贴补一些家用。”小区物业人员说。

  这样,在哥哥每天外出后,12岁的小美就接过了为兄妹三人做一日三餐的担子。

  姐妹俩的毛绒小玩具

  小美说,每天早上六点,哥哥要穿衣服出门,她们两个会被吵醒,接着睡到自然醒,起来做饭吃,然后两人就在屋里玩,一直等到哥哥回来。“周末的时候好一些,有小朋友们和我一起玩。”

  “以前买过一只小老鼠,后来死掉了。”9岁的妹妹说,后来一元一个买了两个毛绒小老鼠,她和姐姐小美一人一个。“你的小,我的大。”姐妹俩一人拿着一个毛绒小老鼠,放在一起逗弄着,不时传出姐妹俩开心的笑声。

  在厨房的窗台上放着两盆小金鱼。妹妹说,这是去年中秋节那天,妈妈微信发来了红包,于是以每条两元买了几条。没事的时候,姐妹两就呆呆地盯着水里游来游去的金鱼。

  20日上午,扬子晚报记者再次来到姐妹俩居住的小区,只见姐妹俩居住的房子房门锁着,姐妹俩每人拿着一个小书包,里面装着小老鼠、芭比娃娃等玩具,正和小区里的孩子们一起玩耍着。

  “我姐姐做的菜可好吃了,中午在我家吃饭吧。”临近中午,妹妹向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发出了邀请。随后,三人走进了屋子,门关上了。

  就在19日下午记者采访时,辖区民警恰好到小美家中走访。“去年年底我们在小区排查走访中发现了这个特殊的家庭,当时感到很震撼。”民警说,刚开始,这家人非常抗拒外人,无法交流,经过多次沟通,才了解了一些情况。 “我非常担心她们的安全问题,只能多来走走,叮嘱小区保安多照看她们。”

  和姐姐对话,“在家好无聊,想上学又不想上学”

  记者:你做饭吗?

  小美:做啊,哥哥做饭不好吃。

  记者:那你会做饭啊?

  小美:妈妈每次做饭前,都会打电话告诉我怎么做。

  记者:晚上饭后就睡觉吗?

  小美:晚上哥哥回来,吃完饭就让我们睡觉。但我睡不着,妹妹总是哭,一哭就几个小时,把我吵醒了,要到12点才能睡着。

  记者:平时小区的小朋友都上学了,你们做什么呀?

  小美:回家睡觉,然后起来去买菜做饭。

  记者:那你想上学吗?

  小美:想又不想。想去上学,是因为一个人在家无聊,而且看书十个字有一个字不认识,也没人教我。不想去上学,是因为我上学了要寄宿住校,妹妹上学了,就没人接送了。

  记者:想不想妈妈陪着?

  小美:想!但是没有用,因为我妈妈还要出去。不出去,我们怎么生活啊?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评论内容为空!
该评论已关闭!
按钮 内容不能为空!
立刻说两句吧! 查看0条评论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