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梦想】淮安土地上农民致富的彩色梦

2018年01月19日 10:16:18 | 来源: 扬子晚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图片

  记者团合影        

  扬子晚报网1月17日讯(记者 杨子梦)1月17日,“江苏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的媒体记者们转战淮安,走到田间地头,看看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的人们,如何在几年间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带动村民们致富,建设他们的新农村、新家园,尤其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后,他们用双手拼搏出的“彩色”梦想,更具有现实借鉴和鼓励的意义。      
  从“红”到“绿” 祖孙三代“女掌门”的致富秘诀

图片

  刘桂兰祖孙三人      

  淮安市淮阴区的军田村有一家三代特别有名,这就是刘桂兰祖孙三人。      

  先看看她们的荣誉:母亲刘桂兰是辣椒“制种大王”,被评为“江苏省劳动模范”、“全国‘双学双比’先进女能手”; 女儿李建梅,获得了“全国城乡妇女岗位建功先进个人”、“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孙女金婷婷,也被评为“淮安市三八红旗手”。而这些荣誉的背后有着她们脱贫致富的秘诀:坚持30年的有机农业的种植。

图片

  李建梅介绍合作社情况

  李建梅在见到记者的同时就开始介绍起自己的黄瓜和草莓,止不住的骄傲和自豪,“我们是纯有机种植,只用牛粪,不用其他一些东西。”但其实她们发家是从种辣椒开始。在80年代,辣椒特种这件事对于军田村的村民来说还是个稀罕事。“那时候的农民啊都没有人敢去报名的呦”,李建梅说,面对村里的动员推广,母亲刘桂兰是老党员,最先响应号召,带动我们村里十几户搞起了辣椒良种繁育,90年代后就带动了周边村子一千多个农民一起就业。“那时家家户户都没有多少积蓄,在这里做工的小姑娘一个月拿了90块钱回家,真是高兴的不得了。” 

  李建梅在介绍自家种的黄瓜     由母亲的带头,女儿也加入其中,开始组织建设合作社,现已成为一个集良种制作、优质蔬菜种植,产、供、销一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仅种草莓还种黄瓜,将“红”扩展到“绿”,年销售收入达到1300万元,也被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如今到了新时代,传承又到了孙女金婷婷手中,她也算是“弃武从农”,以前是练跆拳道的,现在则帮着家里搞农业互联网经济,引入了大数据作为指导,科学配量种植。“现在大家都在搞互联网+,2017年开始,我们也开始琢磨开办电商,线上线下共同进步。” 未来的电商发展之路就交给孙女金婷婷了。        

  革命红村的幸福生活:就是现在

图片

  葛大爷在接受采访

  淮安市淮阴区刘老庄村的葛大爷在说的新年愿望时,这样说:“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个曾是刘老庄八十二烈士与日寇浴血奋战的史的革命红村,这里以前却是另一番景象,是一个确确实实的经济薄弱村。  

图片

  刘老庄村规划沙盘    

  77岁的葛大爷如今住在“红色家园”小区,这里有24栋五层楼房,全村88户在2012年5月集团搬入,从此“村民”变“市民”,而且村民生活所需的水电费,孩子上幼儿园的费用全部由村里承担,他见证了整个村子脱贫致富的巨大变化。葛大爷说,2009年以前,家里就是靠种地生活,一年收入也就是三千多。后来,村里组织将土地集中流转出去,拿到了土地流转的租金,还有政府的补贴,自己也能去做点零工,一年算下来,他和老伴可以赚两万余元。“就拿2017年来说,我们一家的年收入比没脱贫之前大约翻了15到20倍。”      

  刘老庄村先后被授予 “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村”、“全国计划生育示范村”、“江苏省最美乡村”等荣誉称号。刘老庄村党总支书记朱林介绍,刘老庄村以“住房多层化、农民企业化、环境生态化、家园旅游化”为目标,把村中的3493亩土地全部流转为连片的高效农业,千亩日光能大棚、千亩果树采摘园、千亩光伏太阳能发电、千亩精品苗木园纷纷落地……2009年开始,村集体经济从负债7万多元发展到盈利200余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3000多元增长到2017年的1.8万元。“在2012年,我们村就摘了贫困的帽子。”      

  刘老庄村还发动村里57名党员对接贫困户,一对一帮扶。葛老汉也是村党员中的一个,他所对接的两户家庭,也相继在两年内脱贫了。       

  彩绘的村庄和街景让这个村“牛”起来

图片

  一进入淮安市清江浦区和平镇越闸村,就会随处可见的彩绘雕塑和沿街色彩鲜明的二层小楼所吸引,不远处就能看到一只巨型稻草牛,下面写着“古庄牛”三个大字。这里就是越闸村的发展“秘密基地”——古庄牛生态农业园。  

图片

  村里的彩绘 各种牛    

  2013年开始,越闸村以古庄牛生态农业项目为主导,在保存村落原有风貌基础上,以“淮河新洲头,魅力古庄牛”为开发定位,流转了千亩土地,开始打造千亩采摘园、千亩花海、千亩水乡、千亩示范基地、千亩民宿,最近还开始了直升机低空旅行项目,只2017年一年,就吸引了15万的游客来越闸村体验农家乐观光、采摘、休闲旅游项目。    

图片

图片

  大棚里的草莓    

  53岁的顾风祥前几年开始带着一家人返乡创业,他最开始是自己在外面打工做厨师,每月收入三千多。后来,村里的书记到他家里来讲,现在的村子搞生态旅游了,问他愿不愿意回村一起搞旅游。“我当时一听,就说‘好哇’!做别的我心里没底,但是乡村旅游带起来的都是村里实实在在的东西,我对这特别有信心。”顾风祥回村后就办起了农家乐,营业第二年的收入就达到了12万多,这几年的年收入每年都会再增加两三万。“光2017年就赚了十七八万吧。”  

图片

  古庄牛街景

  顾风祥除了农家乐的收益以外,还有土地流转的租金和分红。村党总支牵头与古庄牛公司签订协议,建立“公司+农户”模式,努力创造租金、薪金和股金“三金”收益。古庄牛2017年实现总盈利300多万,纯利润的30%作为村集体和村民的股金进行分红,如今村民们不用再像父辈那样只靠种田谋生,多种收入和旅游经济让他们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