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的平昌八分钟:又是一次千里走单骑的冒险

2018年01月17日 00:30:00 | 来源:腾讯体育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摘要]从14年前的雅典到一个月后的平昌,张艺谋的“北京八分钟”将再一次呈现在世人眼前。总结当年,配合当下,张艺谋在平昌带来的演绎,将是更加精准的文化体现。

  腾讯体育讯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如果只说“导演”而不加任何名姓,恐怕很多人脑海中涌现出的第一个人就是张艺谋了。这个从《红高粱》、《秋菊打官司》到《英雄》再到《山楂树之恋》、《英雄》拍出一部部让人耳熟能详的电影的导演用影片见证着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脉络和流变,也见证着中国在迈向新时代的一点点变化。

  如今,有“第一个让国际了解中国电影的导演”,“奥运开幕式总导演”等众多头衔的张艺谋在北京郊区的训练场执行着一项艰巨的任务: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的“中国8分钟”。

  “艰巨”有很多层含义。但相比起时间紧迫,平昌残酷无情的大风这些客观条件来说,对还有两年就到古稀之年的张艺谋来说,更艰巨的恐怕是一场言论的漩涡。

  娱乐至上的年代里,跟明星,热点事件沾边的芝麻点小事儿都能被拱上热搜,更别说是张艺谋,平昌冬奥会这等几乎是全民都知一二的大事儿了。过去这些年,张艺谋一次次地站立在漩涡中心,抵挡着四面八方,无孔不入的流言。这一次,他能躲得过去么?这一次,他又能为自己扳回几成呢?

  带着鸭舌帽的张艺谋看上去清瘦了些许,临时搭建的白色帐篷因为堆满了各种设备而环境略显逼仄,穿着深色羽绒服,戴着鸭舌帽的他被导演团队的一群人围着,看上去并不那么显眼。直到被前来的记者打断他们的讨论,张艺谋才迅速切换掉了满脸的严肃,开始配合央视记者的工作。

  张艺谋看上去心情还不错,面对记者要求先介绍团队成员时,还不忘开个玩笑,“我就不用介绍了吧”。可不管核心团队有再多的人,张艺谋其实知道,这又是他的一次“千里走单骑”的行动。

  “代表国家,中国接旗的这八分钟非常重要,在平昌的闭幕式上,也是一次亮相,希望这次亮相很惊艳,让大家都能满意。”短短一句话,张艺谋划出了几乎所有的重点。这其中有任务,有使命,也有他的期待。可想想,“让大家满意”是一件何尝艰难,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科技元素体现时代文明

  2004年,张艺谋拍出了大片《十面埋伏》,胡杨林中的厮杀、竹林中冷冷的飞刀,快意恩仇中写就了他英雄主义的一面。转战雅典,接棒奥运会闭幕式的“中国8分钟”——这一中国人从未做过的尝试。

  14年前的八分钟,对张艺谋来说,有难言之隐。如今,再掌镜,张艺谋希望主打的不是传统文化这张已经展示过太多次的王牌,“希望有科技的含量,现代的含量,不一定要去谈5千年的文化历史,而是想用未来的,科技的现当代角度去展示中国这八分钟。”

  14年前,中国渴望得到更多的国际认可,渴望着通过举办奥运来提高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而如今,变化翻天覆地,日新月异,中国已不再是昨天的中国。因此,一直与时俱进的张艺谋也渴望着“表演突出时代的脉搏和氛围,我们这次特别强调科技感,用新兴技术,反应中国风貌上有突出的表现。”

  从围观角度,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的八分钟,会是一部科技为先的大片。想想里约奥运会闭幕式上,东京是用怎样的8分钟惊艳了世界?留给“老谋子”的超越依旧艰巨。

  解放思想不做文化拼盘

  多半年前,北京冬奥组委找到张艺谋,希望他来掌镜八分钟。“又是八分钟,这八分钟不好做,大家要求很多,很高。上一次的八分钟大家吐槽的很多,这些我都知道。”张艺谋又开始嘀咕。

  茉莉花、太极拳、京剧、踩高跷等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统统被搬上舞台,却被批评为缺乏新意;14位以红配绿旗袍短裙现身的“奥运宝贝”又被外界认为表现手法流于滑稽。

  14年后,再谈起往日的吐槽,张艺谋云淡风轻,可以笑着面对,可那曾经分分钟的煎熬,又何尝能轻松的一笑而过。面对这个“出力不讨好”的任务,他甚至动摇,但他还是接下了这个注定是众口难调的挑战。

  “这是国家任务,也是代表国家的形象,义不容辞。还是不要考虑个人的得失,全力以赴把它做好。”——张艺谋给自己不退缩的理由:国家任务,不容推脱。

  “这次跟冬奥组委,以及北京相关领导交流了,可不可以解放思想一下?上一次的八分钟,我们想把什么都放进去,最后完全就是一个拼盘,东西太多了。这次,我们能否集中一个主要的视点,让它更纯粹。”这一次的“国家任务”,首先从奥组委等相关领导层级就态度鲜明:非常支持。

  早在2001年,北京奥组委宣传处的负责人找到张艺谋,希望他能为申奥工作拍摄一部宣传片。张艺谋是后来才得知,拍板让他得到这个机会背后经历了多方声音的较量,来之不易。于是,面对再次的机会,他也希望能把这14年来自己的学习和感受通过8分钟展示出来。

  “我们展示了很多很多璀璨的文明,。所以这次不再求全,不求大,不求多,而是求精准。但是反应的内容还是要广阔。”不沉浸在传统文化的自得中,不洋洋得意过去的5千年文明,而是着眼未来,表现泱泱大国的情怀和胸怀——这是张艺谋的情怀。

  纯粹,精准,是张艺谋给自己的要求。

  精准拿捏不用人海战术

  从多半年前开始筹备,到进驻郊区的训练场,搭建与韩国是1比1的模拟场地,没有任何节假日的休息,在寒冬腊月里一次次排练,只是想呈现出一次非凡的表现。而跟过去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那恢弘,壮烈的大场面相比,这次的演员队伍精炼了很多。

  “人海战术是一种,这次不会再用人海战术。不过,人不多就要突出科技的含量。但是你反应的内容还是要大,毕竟是代表中国,是中国在冬奥会上的一次惊艳亮相。“看来,68岁的张艺谋这一次,要不按常规出牌了。

  这支浓缩才是精华的队伍将在大年初一出发韩国,而表演人员将会是初八出发平昌,开始又一次的八分钟考验。

  恶劣环境成为最大挑战

  “平昌很冷,到零下20多度,风很大。”单单这让人冷的哆嗦的自然条件就让人难以想象,演员们要在怎样的恶劣环境下开始一场“与天斗”的艰苦表演了。

  除了人之外,还有那一箱箱搬运过去的,负责物美效果的机器设备,如何在严寒中不掉链子,也是团队必须做足的准备。索契冬奥会闭幕式上,曾有过“五环变四环”的乌龙事件,去年的全运会上也曾有过这尴尬的一幕。谁愿意这些意外降临在自己团队的头上?答案显而易见:没有。

  当然,除却让人咋舌的自然环境之外,非主场的限制也不得不重视。想想14年前雅典受到的那些“无法言说的苦衷”,就知道平昌的考验也不会小。悉尼和亚特兰大奥运会都是把闭幕式的整个广场交给下届主办方,唯独雅典只给了7×7的狭窄舞台。平昌呢?又会有怎样的不可控因素?再是老谋深算,都要事无巨细。“要做好抗风的准备,抗寒的准备,很难。”

  短短的十分钟,张艺谋说了数次,这一次想惊艳世界。看得出,平昌的八分钟,将是张艺谋不甘循规蹈矩、想有所作为、想尝试新路径的八分钟。“张艺谋”这张名片要如何在2018年平昌冬奥会的闭幕式上展现将再度被人们所关注,希望夹杂在双重审视中的张艺谋,这次不至于又陷入关注——批评的轮回。(撰文/子艾)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