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航新征程】不断释放生态保护红利!江苏打造生态环境"生命共同体"

2018年01月15日 20:11:08 |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进入新时期的江苏,需要在生态环境高质量上做足文章。江苏牢固树立"生命共同体"理念,运用系统化思维,下大力气补齐拉长生态环境短板,大力推进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如今,生态修复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生态保护的红利不断释放。

  徐州九龙湖:打造全国生态修复的示范样本

  波光粼粼的湖面野鸭成群,岸边芦苇在微风中摇曳……徐州九里湖刚刚获批成为江苏第三个国家级湿地公园,而几年前,这里还是满目疮痍的采煤塌陷地。徐州矿务集团职工袁力告诉记者:“当时基本形成25000多亩塌陷地,局部最大的地方塌陷5、6米深。”

  为了抚平这块生态伤疤,2011年起,在专家指导下,政府先后投入2.4亿元,通过湖底清淤、水系连通、修复植被等举措,建成了5500亩生态湿地,成为全国生态修复的示范样本。徐州市九里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中心主任于道平说:“通过这几年的恢复建设,现在植物218种,鸟类149种。水质有了极大提升。”

  如今,江苏省已累计多渠道投入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资金超过60亿元,恢复治理矿山超过1441个,恢复治理面积约1.34万公顷,让昔日煤矿塌陷区重现生机。

  常州溧阳天目湖:生态实践展现生态保护红利

  在常州溧阳天目湖,一系列生态实践已让人看到了生态保护的红利。天目湖不仅是著名的旅游胜地,更是当地70万人的“大水缸”。为了保护好这样一个重要饮用水源地,当地在生态红线区范围内,叫停了所有项目。

  2003年末,投资上亿元的乡村俱乐部落地天目湖,并一举成为镇上的纳税大户。然而,随着生态红线区域的划定,俱乐部被确定在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内。面对发展的生态底线,当地没有犹豫,着手关停俱乐部后积极复绿。

  溧阳现代农业产业园管委会副主任彭攀说:“生态效益本来也是一种效益,我想这对于我们天目湖长远的发展也好,这点取舍我们认为是值得的。”

  围绕水源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天目湖从源头入手,加强生态红线区域临湖农业污染拦截。同时,退耕还林近3万亩,退渔还湖和恢复浅滩湿地超千亩。去年,当地还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共建生态观测研究站,让生态修复和保护更加科学化、系统化。如今,天目湖不仅水质稳定在II类标准,生态旅游也跑出了加速度。仅2017年,当地接待游客人次同比增加近30万,旅游收入突破17亿元大关。一名上海游客说:“这一次已经是我第三次来了,天目湖给我们留下很好的印象。”

  在推进生态修复和生态保护的过程中,全省各地亮点频出。苏州出台国内首个生态补偿地方性法规;南京、扬州入选全国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连云港开启"湾长制",探索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长效机制。

  ​南京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毕军说:“整体上来说,江苏省的生态修复在全国来说都在前列。江苏未来的生态修复应该还是有很多工作去做的。在各个地区可能需要编制一个非常全面的生态修复规划。第二点是要考虑长期可持续性,只有大力开展生态修复,才能保证我们江苏宁静和谐美丽目标的全面实现。”(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陈超 李栋  徐州台 溧阳台)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