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时代城市台转型升级的探索与实践

2017年12月28日 13:54:18 | 来源:无线淮安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在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媒体形态多样化、用户终端多屏化、视频信息海量化交互呈现的融合时代,淮安市广播电视台(集团)积极适应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的深刻变化,以“新闻立台、产业兴台、人才强台、品牌塑台”发展战略为引领,致力探索城市台“破茧化蝶”转型升级的新路径。

  一、内容为“王”,深耕本土引领导向

  媒体融合背景下,城市台必须在构筑区域主流舆论高地方面担当作为,把握引导主动权、抢占宣传新阵地、做好社会风尚的引领者。我台在发展中坚持“在多元中竖一元、在多样中立主导”,立足本地,深耕本土,发挥喉舌职能,正确引导舆论。一是把握发展脉动,彰显公信力。优质内容是获取用户的基础,内容创新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我台始终把创新创优内容生产,做强做精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放在事业发展的首位,在时代大局的淮安篇章中找选题,每年开设新闻专栏60多个,策划推出系列全媒大型新闻行动,以连续性、战役性的报道,聚焦淮安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热点、发展重点、关注焦点,增强报道的时代性,放大舆论引导“强磁场”,唱响淮安发展“好声音”。二是贴近本土受众,提升关注度。以本地受众为切入点,播报最快最全最真的本土新闻。开办《直播淮安》《有事报道》《今日关注》等一批广播电视本土新闻栏目,坚持“三贴近”,深入开展“走转改”,从群众视角入手,把党委政府的宏观部署与百姓生活相联系,把政策解读与民生关切相结合。将新闻的视角对准区域最关切、百姓最关心、社会最关注的热点、难点、疑惑点,开展追踪报道,做到及时回应。挖掘采制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鲜活作品。以舆论监督为发力点,设立群众言论表达平台,推动问题的解决整改。三是围绕服务民生,扩大影响力。贴近群众生活,为受众提供丰富的各种民生资讯,让节目内容更具区域特色。开设《生活帮》《交广路路通》等生活服务栏目,为群众传递衣食住行购游等丰富的生活资讯;开办《未来不是梦》《魅力乡村》《就业资讯》等栏目、专版,为群众提供富民增收、就业创业等指导和帮助;推动特色栏目的全媒性报道、迭代式传播,《政行风热线》《新闻茶坊》《超常脱口秀》等栏目心系民生,全媒推送,提升了广电传播力、影响力。

  二、融合为“要”,全力创新传播形态

  在终端多元时代,受众的多屏多元选择层出不穷。城市台要获得生存空间,必须加快媒体融合步伐。我台顺应形势,积极推动融媒体、多层次、分众化服务,打造广电报网端微融合的立体化传播格局,确保信息的便利畅通、精准到达。一是加强顶层设计。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媒体发展规律,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以制度创新为抓手,以人才队伍为保证。建立媒体融合研发机制、决策机制、协调机制和考核激励机制,成立台融媒体采编调度中心,形成上下齐心、协同推进的发展态势。二是优化平台建设。建立全媒体内容管理系统和采编联动系统,强化前沿技术运用和采编流程再造,推进媒体深度融合、一体发展。强化移动优先意识,加强“无线淮安”客户端建设,建成新闻资讯、政务公开、便民服务和社交娱乐四大类30多个模块,打造了功能强大、内容丰富、方便快捷、活跃度高的新闻信息客户端和公共服务客户端。2017年1月,被全国文明网、中国互联网基金会等表彰为“最具区域影响力的政务头条号(地市级)”。三是拓宽传播路径。变传统推送为全媒联动,变单一传播为多屏互动。新媒报道“抢速度”,传统报道“重深度”。同时积极构建与中央级省级主流媒体合作,加强与央视新闻+、企鹅号、大鱼号、今日头条、荔枝客户端等合作,延展传播广度,拓宽传播维度,打造立体多元、交汇互通的新型传播体系。

  三、专长为“核”,紧致拓展关联产业

  我台坚持以传媒专长为“核心”,积极探索“一核多翼、紧致拓展、多元并进”的产业转型升级路径。一方面,全力做强广告核心产业。放大地方资源,发挥地方优势,从淮安“4+2”工业体系特色产业中挖掘广告资源,从“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的区域定位里寻求商贸、旅游、文教等广告合作;打破单一结构,构建地产、家装、商贸、旅游、医疗等行业齐头并进的多元发展格局;强化分化与组合并重、线上与线下互动、硬广与活动融合,扩大品牌广告占比和影响力。另一方面,积极谋求产业的拓展延伸,围绕传媒的专长优势和核心竞争力来拓展产业领域,从单一业态向多元生态转型,铸造具有竞争实力的品牌产业。一是教育培训产业。《七彩阳光》是我台日播类电视少儿栏目,开办已近20年,积累了丰富的栏目经验和人力资源,依托这一平台,链接、拓展了少儿才艺培训产业。与南京艺术学院开展战略合作,引进省内一流的艺术教育师资力量;与本土高校淮阴师范学院合作,开展艺术体育、足球等培训;与本地几十所学校、幼儿园开展才艺培养培训,开设主持人、器乐、声乐、舞蹈、曲艺等20多个培训项目,设立播音主持、书法绘画等国家级、省级考级点,年培训3万多人次。通过电视《七彩阳光》、广播《蓝精灵》和广电报《成长在线》教育专版等,为学生提供展示才艺和风采的舞台,也丰富了栏目、版面内容,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少儿艺术人才。一大批作品在国家级省级大赛中获奖,小荧星交响乐团走进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奏,打造了省内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艺术特色教育品牌。二是视听传播产业。利用媒资库平台,发挥广电采编摄像人才的集聚优势和编辑制作的团队优势,每年承接制作各类专题片数百部,为社会提供特色视听制播服务;激活台内资源,引进社会人才、资金,控股成立影视传媒有限公司,从事网络剧拍摄制作,在爱奇艺、腾讯等推出《致匆匆那些年》《我的白天她的夜》《我的世界》《枫雨之夜》《影评三缺一》等网络剧、网络电影,点击量已过亿;入股由全省13个地市台共同组建的“江苏城市联合电视剧制作股份有限公司”,借力全省广电资源整体优势和集群平台,进军影视剧拍摄、制作、发行,积极寻求新的产业突破。目前,公司已参与励志古装大剧《霍去病》、抗战大剧《生死连2》等一批电视剧投资拍摄。三是旅游产业。依托《车友俱乐部》《神气六国》等节目,创办淮安广电旅行社和广电车友俱乐部,推出节目主持人带团、直播互动的“特色游”、富有时尚气息的“自驾游” 和“出国出境游”等。成立淮安广电小记者俱乐部,开办游学夏令营、军旅夏令营等。四是演艺产业。广电与演艺产业关联紧密,我们成功举办了全明星演唱会、美食节文艺晚会等;发挥广电艺术人才较多优势,吸纳社会人才参与,组建广电艺术团、合唱团,形成演艺人才集聚效应;创办淮安本土春晚,文化魅力独特、艺术表现精湛,年收视人群超百万,打造了淮安的新春新民俗;利用演播大厅资源,开发儿童剧亲子剧场,引进《爱丽丝梦游奇境历险记》《青蛙王子》《冰河大冒险》等一批精品剧目;策划组织模特大赛、主持人大赛、寻找金话筒、“淮安好声音”等演艺活动,扩大了广电影响力。

  四、活动为“桥”,构架快捷互动通道

  传媒领域,谁拥有受众,谁就拥有话语权和市场。在信息膨胀、资讯汹涌的当下,城市台寻求突破,就必须挖掘自身优势,在“接地气”上下功夫。通过开展活动,推动线上线下互动来吸引、集聚受众,既是城市台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是决战决胜的法宝。一是搭建联系受众“连心桥”。在做好常态节目基础上,延伸采访触角,丰富宣传报道形式和内容,每年开展“栏目社区行”活动50多次,让记者面对面倾听百姓诉求,反映群众心声;建立联系社区工作制,实现主城区社区记者联系点全覆盖;组织“社区看片会”,在影视剧的引进和播出上广泛征集群众意见建议;举办系列“主持人面对面”活动,主持人走进现场采访、深入社区互动,到希望小学与孩子们一起开展经典诵读,面向社会推出“一起读诗”新媒体公众阅读平台等。二是构建服务群众的“便民桥”。积极服务民生,举办房地产交易博览会、汽车消费节、家电节、建材展、农展会等活动,使“线上”栏目节目与“线下”活动相结合,让虚拟的广播、电视广告走进百姓的现实生活,以具象化、体验式的营销平台吸引客户和群众的参与。组建“949雷锋车队”,开展“雷锋在身边”系列公益活动,帮扶弱势群体,传递公益爱心,弘扬文明风尚,塑造和提升了广电形象。三是开辟信息联通的“高架桥”。充分运用直播平台,构架服务“高架桥”。重大事件、突发热点,通过媒体直播,使受众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体育赛事、演艺活动直播,让受众感同身受、分享激情;商贸活动、品牌展销的直播,使群众足不出户就可货比三家,择优而选。全媒直播,声势浩大,影响广泛;新媒体“微直播”,灵活便捷,使受众尽享贴心服务。

  五、平台为“基”,提质增效强基固本

  平台强则基石稳固,平台优则后劲充沛,可以为事业产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一是开展场地综合利用。我台新建的中波发射台占地面积240亩,在规划建设阶段便融入市场意识和产业发展理念,延请国家和省市专家进行充分论证,在保证发射台站功能需要,确保信号覆盖质量和安全优质播出的基础上,强化功能分区,引资种植大片矮杆生态经济林,引入培训合作企业,既节约了场地平整和运维成本,也增加了经营收入。即将竣工的电视调频发射塔占地40亩,位于风光旖旎的大运河畔,全高320米。我台围绕淮安历史文化名城、运河之都城市名片和毗邻初具规模的5A景区里运河文化长廊项目等,拓展了发射塔展陈、观光等综合功能,已调试安装3部极速电梯,可以将游客快速送至室内、室外观光层,登高望远,一览淮安城市风光和运河美景;塔座6千多平米用房合作建设民防展示馆,集民防教育、互动体验、成果展示等于一体,提升了发射塔综合开发利用效益。二是打造商务商业产业园。在市中心商业区建设商务办公写字楼1万多平方米,根据区位特点和可持续发展定位,打造高端商务产业园,成功引进工商银行、广发银行、信用再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和平安保险、英大保险、东吴人寿保险等保险机构入驻。既便于管理,也为事业产业发展积累了后劲。同时,通过广告、承办活动等置换了一批商业地产,扩大了台资产规模,也为实现以房引商、盘大效益提供了便利。三是筹划布局视听产业发展园。目前,我台在淮安生态文旅核心区通过招拍挂获得经营性用地41亩,已启动建设新广电中心一期工程,建筑面积4.6万平米,建成后,将改善广电工作条件和采编播硬件条件,提升竞争实力。在规划和设计新广电中心初期,我台结合中心主体定位和整体功能,筹划布局视听产业发展园及其他文化创意产业,为传媒供给侧改革开辟新路径。

  六、人才为“本”,激发转型升级活力

  事业成败,要在得人。城市台转型升级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拥有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全媒人才队伍。一是加大培养力度。媒体融合时代对媒体人的采编能力、新技术应用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我台多措并举强化培训。提出既有传媒专长,又有新媒体应用能力的人才培养“双目标”;开展互联网思维意识、全媒体传播技能培训,提高职工新媒体运用水平;开设“励学讲坛”,采编播高级职称人员现身说法“实战讲学”;加强台内外交流互动,“请进来”传经送宝,“走出去”触类旁通。二是加强实战练兵。弘扬“引领传媒风尚,肩负主流担当”新时期淮安广电精神,用信念信仰、责任担当诠释广电职业“德”的内涵;开展“出优秀作品,做优秀广电人”主题实践活动,一大批作品获江苏新闻奖、省“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新闻奖、中国广播影视大奖、中国纪录片作品奖、中国电视戏曲兰花奖等,用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呈现广电人“专”的禀赋;每年评选全台先进典型、创新创优项目、十大贡献人物等,淬炼广电行业干事创业、精益求精的“匠”的情怀。三是建立工作机制。制定出台《推进“人才强台”战略实施意见》《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实施意见》《进一步强化目标考核管理规定》等,营造人才脱颖而出的成长环境,以业绩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考核评价激励制度不断健全完善,形成了干部能上能下、薪酬能高能低、人员能进能出、人才能专能兼的灵活机制,激发了队伍的创造活力。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