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来13000余家违法网站被处理 近1000万违法账号被关闭

2017年12月24日 13:37:40 | 来源:红星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资料图片 图据东方IC

资料图片 图据东方IC

  2015年以来,13000余家违法违规网站被取消许可或备案、关停,有关网站关闭了违法违规账号近1000万个。12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网络安全法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实施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13000余家违法网站被取消许可或备案、关停

  网络安全法从今年6月1日开始施行。报告指出,一部新制定的法律实施不满3月启动执法检查,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中尚属首次。此次执法检查在方式方法上作了新尝试,首先请了第三方专业机构参与,9月上旬至10月中旬,检查组在实地检查6个省(区、市)各选取了20个重要信息系统,委托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进行漏洞扫描和模拟攻击,并就所检测系统的网络安全情况出具专业检测报告。

  在治理违法违规信息方面,2015年以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部门依法约谈违法违规网站2200余家,取消违法违规网站许可或备案、关停违法网站13000多家,有关网站还按照用户服务协议关闭违法违规账号近1000万个。

  在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方面,五年来组织电信企业对3亿多未实名的老用户进行了补登记,对拒不登记的1000余万用户依法暂停提供服务。针对侵犯用户个人信息犯罪高发,公安部部署开展专项打击行动,在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公安机关建立了反诈骗中心,统筹协调打击利用公民个人信息实施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近两年,侦破侵犯个人信息犯罪相关案件37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1000余名。2014年至2017年9月,全国法院共审理利用网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案件1529件。

  网络安全风险:有省级部门互联网监管综合平台存在高危漏洞

  在执法检查中,检查组发现了一些部门存在的网络安全风险。报告提到,执法检查组委托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对随机选取的120个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进行远程渗透测试和漏洞扫描,测试中发现30个安全漏洞,包括高危漏洞13个。其中,某省级部门互联网监管综合平台存在越权上传、越权下载、越权删除文件等3个高危漏洞,严重威胁系统及服务器安全。远程测试还发现,多个设区的市政府门户网站存在页面被篡改风险。执法检查组现场抽查发现,许多单位没有依法留存网络日志,可能导致发生网络安全事件无法及时追溯和处置。

  执法检查组委托第三方机构作出的“万人调查报告”显示,不少人反映,发现本人信息被泄露或滥用后,举报难、投诉难、立案难现象比较普遍,当前免费应用程序普遍存在过度收集用户信息、侵犯个人隐私问题,但几乎没有受任何监管和依法惩处。此外,报告提到,当前一些地方利用网络非法采集、窃取、贩卖和利用用户信息已形成黑色产业链。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条例等配套法规将加快立法进程

  报告提到,会加快《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条例》的立法进程,将对如何认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等作出明确规定,并对等级保护等制度落实过程中的部门职责进一步明确。

  网信、工信、公安等部门要尽快制定配套法规和文件,细化法律中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出境安全评估、网络数据管理、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和信息通报、网络安全审查等制度。此外,要加强互联网刑事立法,研究制定网络违法犯罪防治法,推动网络违法犯罪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有效衔接。

  报告还针对用户实名制提出建议,认为要坚决避免信息采集主体过多、实名登记事项过滥的问题。各地区各单位对某一事项实施实名登记制度,应有明确法律依据。此外,还要改进实名信息采集方式,减少采集的内容,应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督促网络运营和公共服务单位严格依法收集用户信息。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