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公安机关聚焦民生,参与全国公安系统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多项试点,这意味着在今后,全国将陆续用上多个"江苏标准"。
【先行先试 大数据让百姓少跑腿】
在南京市玄武区,道路两旁、居民小区、办公大楼上门牌上随处可见电子二维码,只要扫一扫,人们就可以查看相关道路和沿线门牌信息,查询社区民警的联系方式,在线办理居住证、犬证等业务,这一做法在今年入选了全国公安系统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
南京市公安局玄武分局政委卢伟说:“以后我们还会不断地扩大一些服务,包括一些快递,甚至于送餐等等,都会加入我们二维码门牌。通过这个二维码门牌,把一些管理服务,送到了群众的家门口。”
利用大数据让老百姓少跑腿,是江苏省公安机关在推进标准化试点的一大特色。在南京公安局车管所,从去年开始就推行了"通道式"上牌模式,通过数据共享和资源整合,原本上牌照的14道程序变成了1道,车主们只要驾车从通道一端驶入,经过4个岗亭就能办完所有的上牌手续,全程基本不用离开车。目前,这一系统已在全国50多家车管所应用。
南京市民辛欣说:“大概九点钟到的,到这里的话应该是四个流程,大概半个小时的时间。”
【呼应需求 "小盆景"变"大森林"】
据了解,江苏有21个标准化试点项目在全国立项,占到总数的一半以上,其中,全国公安系统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9大项目中,江苏占到了4席,位居全国首位。一批标准化试点成果将在全国推行,试点单位的"小盆景"将陆续长成"大森林"。
江苏省公安厅副厅长程建东说:“把标准化做到位,就为信息的共享,为基层经验在全省的推广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能够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服务。”(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虞根网 赵凌翔 高涵)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