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德班,为什么会一次次死灰复燃?|荔枝时评

2017年12月04日 16:30:31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马青

  (作者马青,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南京广播电视集团首席主持人;本文系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客户端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女德班校长在给学员授课

  近日,抚顺市传统文化教育学校女德班授课的视频再次刷爆网络,这个女德班已经被抚顺市教育局勒令解散,所有学员遣散。

  驳斥谬论,是每次女德班新闻刷屏后的集体反应,按网友们的习惯说法是“看到这么多人骂,我就放心了”。可既然这么多人骂,那又是谁在支持它?女德班如此“臭名昭著”,又为什么有那么多信徒?

  “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逆来顺受,坚决不离”这句话并不是抚顺女德班的原创,早在三年前,南方周末就曾报道过东莞的一期女德班课程,他们奉行的宗旨与此一模一样。媒体曝光,女德班被取缔。三年过去了,这句话的继承者又在抚顺“死灰复燃”。据说,女德班作为一门培训生意,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恐怕那些没有被曝光的女德班还不知凡几。

  一个违规办学的女德班被叫停,但它还可能以各种其他形式“复生”。鄙薄和信奉女德班的人,就仿佛生活在两个世界里。即便这边的人冲了过去,砸了他们的场子,他们也并没有被解救的感激。这让我想起前段时间的新闻,相信传销骗局的人聚在鸟巢附近时,警察无论如何劝说,他们都坚决不信。当年东莞的女德班被取缔时,很多学员哭着不肯离去。

  这是有原因的。文化程度低是其中之一。据称,抚顺女德班一开始是办《弟子规》班的,《弟子规》是清朝的秀才编写的儿童启蒙读物,估且不讲它是不是经典,至少可以想像一下,什么样的现代成年人还需要专门学习蒙童读物?什么样的现代成年人,在读蒙童读物后,会有拨云见日脱胎换骨之感?

  身处困境无力自救更是症结之一。成年人上培训班,要么是出于兴趣爱好,要么是出于现实需求。为培养兴趣爱好而学习,是生活的奢侈品,来上女德班的人,更多是出于自我疗救。丈夫出轨怎么办?家庭分崩离析怎么办?家庭暴力怎么办?婆媳矛盾怎么办?精神抑郁怎么办?孩子难教怎么办?生活中的诸多问题都无法用一两句话来解答,它们也不会有直接的可供复制的标准答案,即便有答案,解决问题的过程是那样艰难,无论是改变环境,改变他人,还是改变自我,都相当不易。

  然而,迷路者需要指引,没有安全感的人需要依靠,困境中的人需要解脱,他们全都需要一粒“神药”,快速见效、药到病除。“女德即幸福之来源”与那些宣扬“信我者得永生”的人,以及“成功学大师”的演讲,未尝不是异曲同工。如果药不见效怎么办?那是因为你虔诚不够,那是因为你修行不够……都是一样的套路。戳破幻像,最痛苦的莫过于沉浸在幻像中的人。没有了自我麻醉,他们该如何是好?

  现实中的性别歧视也是滋养女德班的土壤。奥迪广告把女性比喻为二手车,任由婆婆来检查牙口;宜家广告中,母亲因为女儿没男朋友就发怒,有了男朋友就笑脸相迎。这些广告虽然都因争议而被撤掉,但它们又何以能通过一轮一轮的审阅,最后播出?

  现实的困境是,女性们又得外出养家,又得貌美如花,还得负责育娃,在职场中,还会因为性别而遭遇明显的或隐性的敌意和轻视。曾有一位女职员无意中用了男同事的邮箱给客户发送了一份邮件,却得来了与往常完全不同的回复。于是,她有意识地和男同事合作了一场实验,互相交换名字,给各自的客户发邮件,女职员获得了比往常更多的尊重和认同,而男职员却遭遇了更多困境和阻碍。

  除了职场,社会意识、社会观念又进步了多少?每次事故后,如果是女司机,一定要把性别标出,一堆网友会嘲讽说,看,又是奇葩女司机,女人就不能开车。而如果是男司机,大家一定会忽略司机的性别。无论多少数据可以说明女性驾驶的安全性,很多人也还是拒绝被说服。很多性别差异,并没有人们想像中那么大,或者,它的差异并不见得对结果产生质的改变,更多的是缘于社会观念的习得。 

  所以,驳斥女德班的谬论容易,可让那些信奉者听见很难;让那些信奉者听见容易,叫醒他们很难;叫醒他们容易,但叫醒那些自以为清醒、实际却在昏睡的人更难。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