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脑山藏族村脱贫记:大山深处焕发新生机

2017年11月23日 18:57:54 | 来源:中国新闻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青海脑山藏族村脱贫记:大山深处焕发新生机

图为西后加村养殖厂内的“扶贫羊”。王小龙摄

  中新网青海化隆11月23日电 题:青海脑山藏族村脱贫记:大山深处焕发新生机

  作者 张海雯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刘军和驻村扶贫干部最大的梦想就是让西后加彻底摆脱贫困,不是停留在数字上,而是让老百姓真正过上富裕生活。

图为西后加村养殖厂。王小龙 摄

  青海省化隆县西后加村位于该县脑山地区,距离县城约50公里。全村有122户470人,是一个传统纯藏族贫困村。

  2015年,青海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选派干部前往西后加村进行对口帮扶。刘军告诉记者:“村里自然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薄弱、没有支撑产业,行路难、饮水难是长期制约村民生产生活发展的基础性老大难问题。”

  经过反复核查,驻村工作队最终确定了建档立卡贫困户32户137人,缺乏劳动力、因病、因残是主要致贫原因。考虑到村民的习俗和不愿离开的意愿,驻村工作队放弃了异地搬迁方案,决定因地制宜制定脱贫计划。

图为才果家的新房。王小龙 摄

  今年53岁的才果是西后加村的无房户,唯一的儿子在几年前外出打工时意外致残。驻村工作队随后开展的危房改造项目解决了他们的困难,为才果等四户无房户修建了砖木结构的房屋,同时为27户贫困户修缮危房。

  红砖墙、木头梁,在天气变得更冷之前,才果终于住进了新家。面对扶贫工作队,不会说汉语的才果竖起大拇指,嘴里一个劲儿的用藏语说着谢谢。

  西后加村村民吃水难,全村人都从村边一处泉眼挑水吃。2016年工作队通过青海省水利厅协调94万元的资金,邀请专家设计修建蓄水池,实现自来水户户通。

  西后加村文化程度低,全村有70%是文盲。为此,青海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开展“爱心助学”行动,为15名中专以上学历的贫困学生发放了助学金共计4.1万元。同时协调开办寒暑假期辅导班,聘请在校大学生为学生教授文化课,开拓多种教育活动形式。

  刘军说:“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如果孩子们不往外发展培养的话,先进的思想和现代化的东西进不来,那村子只能更落后。”

  为了能让贫困户得到可持续发展,工作队资助2万元经费帮助部分村民去外州县参观学习异地搬迁、种植养殖、技能培训、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和理念,助力脱贫。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西后加村村民的收入有了明显的改善。据工作队统计数据显示,西后加村贫困户年人均收入从2015年底的2500多元增长到现在的6700多元,完全符合国家的脱贫标准。

  图为通入村民家中的自来水。 王小龙 摄

  为了提升贫困村、贫困户的造血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驻村工作队经过调研分析成立了化隆县西后加村仁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修建养殖厂发展养羊育肥项目,以扶持特色产业为抓手,有效拓宽贫困群众的增收渠道。刘军告诉记者,靠山吃山,西后加村草场丰富很适合发展养殖业。

  目前,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养殖厂已经建成幷投入使用。西后加村村长公保杰说:“合作社吸纳所有贫困户参加,现在有500多只羊,明年就可以出栏给老百姓分红,村民也好贫苦户也好大家都有信心。”

  据了解,养殖厂吸纳了3名贫困户为管理人员,每年能获得两万元的酬劳。“以后还要慢慢发展,带动更多贫困户致富。”公保杰说。

  来年开春,西后加村三千余亩农田整理项目即将开工,平整后的梯田更容易保水、保肥,可采用机械化耕种和收割,幷加以配套田间道路,方便群众的生产资料运输,减少人力物力投入,将节余劳动力外出打工,增加农户的家庭收入。(完)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