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地处“一带一路”交汇点的江苏,进一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积极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交流,推动更多江苏企业“走出去”,把苏商这个“金字招牌”在国际舞台上越擦越亮。
从上午8点正式营业开始,约翰内斯堡中国商贸城所在的商圈就是一派生意兴隆的繁忙景象。在20多万平米的建筑群里,分布了3000多家中国商品的批发中心和大小店面。
曾经创办南通海门叠石桥国际家纺城的朱仲辉,是最早来非洲“淘金”的江苏商人之一。在南非第一大城市约翰内斯堡,他和一批南通侨商投资建设了中国商贸城。抓住“一带一路”新机遇,这几年,他们把叠石桥的建设、开发、管理经验输出到约翰内斯堡,在中国商贸城周边配套兴建了住宅楼和仓储中心,带动大批江苏老乡抱团出海,来这里建工厂、造市场,生意越做越红火。
“原来是把产品拿到这里卖,逐步发展到以后中国产品在这里生产,在这里卖。”朱仲辉告诉记者。
南非顾客纷纷表示,自己想要什么,都能在这里买到,东西的质量也很好。
对于采购商来说,这里是一个采购的好地方。来自赞比亚的采购商MickleByalya告诉记者:“采购货车车流不息,它们穿越边境,来自赞比亚、津巴布韦、马拉维、莫桑比克的商人都从这里进口商品,再运回自己国家销售。”南非NEW FEELIN服装公司总经理陆凯松告诉记者:“在仓储中心,每天要出一千多个包裹,销往非洲25个国家。在南部非洲,每年光是女裤的销量就有1000多万条。”
在资本、技术输出到非洲的同时,苏商由过去的建筑承包、家纺产品经营为主,逐渐向矿业开发、能源投资、园区建设、房地产等多领域拓展,成为南非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南部非洲江苏总商会会长、中国商贸城合伙人陈辉告诉记者:“不远的将来,非洲各个国家的商人,在自己的国家、自己的公司点击中国商贸城网上平台,选购任何商品,就可以实现直接从江苏把产品发到非洲的每一个角落。”
南非国会议员Mdakane说:“从我对江苏商人的接触和了解来看,他们非常友善,并且很好地承担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尤其对弱势群体。我希望能够有越来越多的苏商,选择到南非投资。”
通过在全国率先出台推进落实国际产能合作的《三年行动计划》,江苏支持本土企业加大海外投资、并购力度。不断健全“走出去”综合服务体系,提供项目咨询、法律援助、融资信保、人才培训等全方位服务,让企业轻装上阵抢市场。在省市各级政府的有力支持下,一大批苏商苏企看着世界地图做生意、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从早期的国内生产、国外贸易,到全产业链复制输出,再到海外工程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江苏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交流,可谓繁花满树、好戏连台。分享江苏经验,复制开发区建设模式,日益成为江苏深度融入“一带一路”的新探索、新实践。
江苏省发改委副主任赵建军告诉记者:“以良好的平台载体支持企业‘抱团出海’,有效地解决企业境外‘单打独斗’投资发展时候难以解决的问题。”
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江苏将更加主动顺应全球经济格局演变,更加主动营造国际化营商环境,更加主动构筑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努力在深度交往交融中实现更大发展,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展现更大作为。(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王波 陆啸 李栋)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