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十九大报告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打赢脱贫攻坚战,方法尤为关键。扶贫与扶志、扶智,该咋结合?东西部扶贫协作,如何深入实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怎样重点攻克?专家就此表达了见解。
问:大扶贫格局该咋理解?
记者:十九大报告要求,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大扶贫格局的概念,该如何理解?怎样防止懒人躺在政策上,不思进取?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汪三贵:首先,贫困是多种原因导致的,单一的扶贫措施往往效果有限。帮助贫困人口脱贫,通常需要综合性措施,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其次,扶贫还要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的问题,这也涉及吃、穿、教育、医疗、住房、产业发展和就业等方面。多部门相互配合,形成“大扶贫格局”,才能有效地解决贫困问题。
贫困人口的稳定脱贫,必须依靠内生动力的增强和发展能力的提高。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帮助贫困户树立“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观念,才能实现这一点。对于习惯“等靠要”的懒汉,要采取各种形式的精神帮扶,如改变生活习惯等。在扶智上,除了教育和培训,也要重视参与式的方法,让贫困人口参与各种类型的帮扶项目,边干边学,边干边树立信心。
华中师范大学减贫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陆汉文:大扶贫格局,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从资源配置机制的角度,以政府为主导,构建政府、市场、社会相向而行、取长补短、协同发力的大扶贫格局。这种格局有助于确保扶贫资源项目精准安排到贫困地区、贫困人口,推动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形成稳定脱贫和内生发展能力。二是从职能分工的角度,以专项扶贫为引领,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
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主要针对两类对象:一是具有劳动能力,但存在观念落后、技能不足或“等靠要”思想严重、甘于贫困的成年贫困人口;二是存在营养、健康和教育等方面问题的未成年贫困人口。
对于成年人,可通过发挥脱贫致富典型示范作用、改造落后习俗和价值观、培育市场观念和竞争意识、提供针对性能力建设支持等途径,引导其发挥能动性。对于未成年人特别是学龄前儿童,一是指导其养成良好健康习惯,保障身高、体重、智力等正常发育;二是引导其形成关于个人和外部世界的科学认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阻断贫困文化的代际传递。社区教育而非学校教育,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有效途径。可以设置社区社会工作岗位,专门承担社区教育。
问:东西部协作怎么深入?
记者: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协作如何更进一步?长效机制该怎样建立?西部脱贫后,东部还继续扶持吗?
陆汉文: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关键要抓好四项工作:一是把“先富帮后富”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把“携手奔小康行动”作为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的重要抓手;三是把产业合作和教育、医疗、科技、文化等领域人才及技术支援作为协作重点;四是建立健全严格科学的考核评估制度。
东西部扶贫协作,不仅可以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巨大支撑,而且具有践行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道路和促进东西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重大意义。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生动写照,应该长期坚持下去。因此,有必要通过立法的方式,确定东西部扶贫协作的目标、任务、保障措施,明确协作双方的权利、义务,防止协作关系、协作事项因人事变动而起落无常。
汪三贵:东西部扶贫协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需要长期坚持和发展。东部地区应利用自己的资金、人才、技术、管理、市场优势,帮助西部提高生产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同时为西部的产品提供市场,为西部培养人才。西部地区应利用自己的资源和劳动力优势,引进技术、管理和合作项目,为东部的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为了吸引东部地区的资金、技术、企业和人才,西部地区更需要体制和机制的改革,需要制度创新。长效的“东部扶持西部”机制,其形成既需要中央制度性的安排,也需要依赖互利共赢模式的推动。
西部脱贫后,仍需要东部提供各方面的扶持,以便不断增强西部的自我发展能力,保证脱贫的稳定性,促进东西部融合发展。扶持方式,将从目前的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和解决民生问题,转向全方位的经济技术合作,转向全面提高西部地区的管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问:深度贫困怎样攻克?
记者:十九大报告强调,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二○二○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深度贫困地区,有哪些特征?该如何脱贫?怎样确保全面脱贫的目标实现?
陆汉文:深度贫困地区,主要分布在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发生率普遍在20%左右。这些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恶劣,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落后,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缺口大,物流和信息服务滞后,市场可及性差。更重要的是,受这些因素及历史原因的影响,这些地区生产经营、生活消费等观念也存在不足,成为脱贫攻坚的瓶颈、制约。
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任务,要坚持系统治理和重点推进相结合:系统治理,主要是加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投入力度,全面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重点推进,要以村庄为中心,以驻村工作队为抓手,以加强村级党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凝聚功能、领导作用、组织动员能力为依托,以社区教育为基本途径,以激发社区内生发展动力为根本目标。
确保实现全面脱贫,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特别是要实行最严格的评估考核制度,严肃开展各级党委政府扶贫开发成效考核、贫困退出考核、政策落实情况考核等工作。
汪三贵:深度贫困地区的主要特点,一是地理位置偏远,二是发展程度低,三是多为民族地区,四是致贫因素复杂,五是脱贫难度大。
要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实现全面脱贫,需要超常规的措施和坚持不懈的努力。首先,要大幅度增加基础设施的投资,通过更加便利的交通和通信削弱地理位置偏远的不利影响。其次,要大力改善基本公共服务,改善贫困人口的健康状况,提高儿童和成人的教育水平和素质。第三,进行文化建设,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改变不利于发展和脱贫的意识和观念。第四,短期和长期帮扶相结合,短期内重点解决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问题,长期则需要重点解决发展动力和能力不足的问题,逐步减少转移性收入的比例,更多地通过产业的发展和稳定的就业来解决收入问题。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