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新实践·江苏篇】世界粮食日:探秘常州全国首个信息化粮库

2017年10月16日 17:50:34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今天是第37个世界粮食日,今年粮食日的主题是“改变移民未来——投资粮食安全,促进农村发展”。对于有着470万人口的常州来说,一年所需的口粮大约在23万吨左右。为保障粮食安全,目前常州拥有溧阳、金坛、新北三个粮库,武进粮库正在建设之中。而新北粮库是全国首家实现信息化管理的粮库,这里15万吨的粮食实现了智能化管理,其技术水平全国领先,信息化管理模式已在全国推广。

  位于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的常州城北国家粮库,占地233亩,共有51个粮仓,常年储存着15万吨的稻谷和小麦。 进入每个粮仓,都要先爬上6米多高的外楼梯。每个粮仓都有实时的温度和湿度监控系统,仓内每条绿色步道都铺设在了黄色的谷粒之上。

  常州城北国家粮食储备库主任张锡贤:“这样一个仓能存储3000吨粮食。 这里有168个测温点, 还有气体浓度的管线, 虫情检测的设备, 都布置在里面 。所有信息都汇集到总的监控室来监控, 我们每个月都要进行通仓检测 ,而且都要分层分批取样, 离地面50公分, 离上层50公分 ,中间段再取。 根据检测结果 ,来自动生成存储要采取的措施 。”

  粮仓里设置的各种检测设备,实时将监测数据汇聚到了这个信息化智能管理平台上。记者看到,每个粮仓的仓内温度基本在16度到20度之间,粮食温度在9度到17度之间。每个粮仓的168个粮食测温点,全部呈现在这个三维立体测温图上。如果发现粮温偏高,则会立即启动通风系统和水源热泵绿色降温系统。不仅如此,这里每批粮食的进出都实现了线上实时监控。实现粮食追溯体系。

  从2009年起,新北国家粮库就启动了信息化建设,他们与北京航天信息、无锡粮科院合作,开发了全国第一个粮库信息智能化管理系统,目前已经升级到了4.0版本。目前已接待国内外近600批参观者前来学习,开创了“数字化粮库”的建设先河。 依托信息化技术,2012年以来,城北粮库先后承担了“湿热区域低温储粮节能技术及装备的研发和示范”等三个国家级绿色储粮项目,大大提高了粮食仓储的质量与效率,使新北粮库的粮食在市场中的售价,往往高于同类粮仓的粮价。

  常州城北国家粮食储备库主任张锡贤:“ 我们运用信息化低温储粮技术后,能耗比传统处理节省50%,水分损耗比原来减少0.3%-0.8%,劳动效率提高35%,按照全年储粮规模10万吨计,每年可减少粮食损耗80吨。这更有效解决了湿热地区偏高水分粮食的安全度夏问题。”

  据了解,城北粮库还与常州佳讯公司合作,采用仓房屋顶光伏技术,成为全省粮食系统第一家利用屋顶太阳能光伏发电企业。目前,已建成总投资2400多万元、装机总容量达2.8MW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实现了3.5万平方米屋顶全覆盖,年均发电量达300万度,并直接上了国家电网。

  (来源:融媒体新闻中心;编辑:黄河清)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