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新实践·江苏篇】抬升底线刻度 提升民生温度

2017年10月06日 19:07:26 | 来源: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一个社会的温度,取决于"底线"的刻度。城乡低保对象、灾民、困境儿童、空巢老人等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主要靠政府部门的民生保障兜底。五年来,江苏面对群众的更高期盼,努力编织一张密密匝匝的保障网,坚守民生底线,纾解民生之困。

  东台市许河镇四仓村的村民王益乔最近心急如焚,老伴儿前段时间不慎摔了一跤,伤到了左股骨,数额不少的治疗费用,让原本就不富裕的他家更加捉襟见肘。正在他犯难的时候,村里"救急难"互助会的民政协理员白先银听说了这事儿,连忙赶到老王家里。

  东台市许河镇四仓村村民 王益乔说:“本身现在遇到这个困难,确实也不知道有什么办法帮助解决。”

  东台市许河镇四仓村"救急难"互助会民政协理员 白先银讲:“(申请)市里的临时救助,整个申请估计(解决)三到四千元钱之间,所有的手续由我们帮你来办。”

  听了白先银的话,老王焦虑的心情踏实了不少。可是想到后续康复还差一笔不少的开支,老王的心又紧了。于是白先银决定先按照流程帮老王办理相关手续,同时与互助会成员开一次议事会,专门讨论一下怎么给老王补上这个缺。

  东台市四仓村"救急难"互助会成员开议事会说:“我们争取帮他申请个低保,这家的特殊情况,看能不能再帮他申请个重残,到人民医院或者中医院去定残,在各种救助的基础上,在年底可以从困难老党员的角度给予再次照顾,尽量帮助他减少资金缺口。”

  大家还商量,利用互助会救助基金为老王进行一次社会募捐,争取彻底帮他渡过这次难关。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救助,在东台,像这样的"救急难"互助会,如今已经遍布每个行政村,受助群众达到4.8万人次。

  东台市民政局副局长 陈蕴进讲:“互助会成员对每个困难家庭的具体情况知根知底,而且对于救助政策和流程都比较熟悉,它能保证救助政策落实得更为精准。”

  人员散、任务重、资金薄……越到基层,兜住民生底线的难度越大。如何走好农村民生保障的这"最后100米?2014年,江苏在思索中破题,出台了《江苏省社会救助办法》,其中强调"救急难"的作用,并开始相关制度的试点,从政策层面保障那些遭遇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困难的居民家庭和个人的基本生活。在省级层面的指导下,多地开始了新的实践,逐步引导各村建立起由老党员、老教师、热心公益的企业主和志愿者组成的"救急难"互助会,以村民自治的形式,集合社会的力量,对农村困难户的急难情况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成为帮扶济困的前哨。

  在试点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2016年,我省进一步出台《关于做好"救急难"工作的指导意见》,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救急难"制度从试点到全人群的覆盖。几年间,由自然灾害救助、临时救助、医疗救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社会救助与扶贫开发相衔接等一系列法规、政策次第出台,共同构成了江苏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形成基本民生保障的机制化,精准回答了保障谁、如何保、谁来保的问题。

  江苏省民政厅党组书记 厅长 侯学元说:“应该说这五年是江苏省民政服务对象获得感最强的五年,我们将紧紧围绕‘两聚一高’目标,认真落实‘富民33条’民政各项任务,全面落实城乡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努力实现标准化、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使江苏的发展更有情怀、更有温度。”

  五年来,江苏省困难群众的生活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目前,江苏省城乡低保平均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647元、611元,比2012年分别提高49%和70%。江苏省低保标准城乡一体化进程全面提速,全省已有46%的涉农县(市、区)城乡低保标准并轨,江苏城乡低保一体化率位列全国各省之首。

  此外,江苏省五保供养平均标准已经达到每人每年9118元,比2012年提高79%。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马遥、杨国、章斌炜)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