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林毅夫《吉林报告》不应过分强调单一经济理论

2017年09月22日 02:36:40 | 来源:新京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没有任何一种经济学理论能够为经济体发展提供全面、客观、可行的解决方案;因此,《报告》不应过分强调单一经济理论。

  近日,笔者有幸简阅了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教授主持的关于《吉林省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研究报告》(征求意见稿),有关报告的争议文章亦予览阅。针对报告争议,本人愿提出以下几点疑问,与诸学者共同探讨。

  一问:是否缺乏产业转移的全球化视域?

  此研究课题涉及吉林省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特别是产业发展战略。目前,报告多着重于中国国内省市之间的产业布局、转移,缺乏从全球产业链,产业群发展的规律来分析吉林省战略。

  事实上,沿海地区特别是江浙或珠江一带轻工业的转移,主要是受国际产业群、产业链转移大趋势影响。吉林能否承接、吸纳这些需要转移的产业,不仅有赖于吉林与沿海地区的相对优势,更取决于吉林与全球其他地区,特别是东南亚地区的比较优势。

  另外,《报告》中特别强调了要发展“现代”轻工业,但“现代”的参照系又是什么?当下被称为“现代”的技术与产业,多年后建成实施时,却可能并不现代。现代科技发展迅速,颠覆性技术时有显现。若吉林发展此“现代”轻工业,却不了解相关技术的世界现状及发展趋势,产业群就无法产生足够竞争力。

  二问:“补短产业”的市场需求如何?

  目前,中国许多行业及产品发展中的问题,是由产能过剩与需求不足引起。沿海地区需要转移的产业,可能正是过剩产能。几年前,新疆对口沿海省市,吸纳转移若干产业中所遇到的困难值得警醒。

  新兴战略型产业的发展,需要根据市场总需要进行确认:美国二十世纪九十年代,“.com”公司大量的倒闭破产就是教训。因此,“补短产业”应据于对市场需求的分析而判断,但《报告》中并未就相关产业的国内及全球总需求及供给发展进行专题分析。

  三问:产业转移是否可行?

  产业转移的可行性主要包括两方面:资金和人才。资金方面,发展新兴战略产业,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但《报告》并无讨论资金需求,产业转移费用如何承担等问题。吉林等东北省市,目前政府、企业债务多,金融风险大。五大产业群发展战略是否会因资金约束,而无法有效推展也是可能的。

  另一方面,地区发展有赖于足够人才。吉林及其他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中的最大问题,就是人才流失。发展五大产业群,吉林现有人才储备是否足够,怎么吸引其他地区人才到异乡冰寒地区工作是产业转移需要考虑的重点。

  四问:除“新结构经济学”,《报告》是否应包涵其他理论?

  该研究课题着力于应用林教授所创立的“新结构经济学”原理与方法,解决吉林省经济发展及产业战略选择问题。学者学术创新并形成独特经济学理论,不仅值得肯定,其直接应用经济学理论解决现实问题,更是学术研究意义所在,笔者深感敬佩。

  不过,新结构经济学是关于单个经济体中经济结构与变迁的研究理论。吉林发展,不仅涉及内部结构变迁问题,更涉及地区间产业转移能否成功。因此,除了结构经济学,梯度经济学似乎更能解释该课题中的有关问题。

  笔者以为,《报告》之所以饱受争议,根源在于未能从“梯度经济学理论”等其他角度,阐述吉林实施产业转移如何可能。

  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最大区别是:理论研究可以建立在假设性基础上,但应用性研究必须建立在客观事实基础上,全面、实际、客观。为吉林省经济发展提供咨询意见,研究则应是问题导向。

  不过,吉林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应用研究恰恰与理论研究产生矛盾。没有任何一种经济学理论能够为经济体的发展提供全面、客观、可行的解决方案。因此,《报告》不应过分强调单一经济理论,其分析阐述更全面多样或许更为有效。况且,任何理论的适用性,需经过实践不断检验。

  最后,《报告》详列了诸多吉林内情,而且分析方法及结论易被其他省市了解吸收,因此或涉及省市间的比较竞争问题。笔者以为,草拟报告不宜直接公开。从吉林相关部门方面考虑,公开草拟报告或也会带来压力,不利于对吉林经济发展做出客观决策。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