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子里的桂花就要开了,午睡过后,朱郑氏坐在竹椅上,阳光照在她的脸上,两个小孩骑着玩具车,在她面前来回转悠。她伸出右手,唤着孩子们的名字,这已经是她孙辈的小孙孙了。
本月21日,这位1900年出生的老人,将迎来自己117岁的生日!
01
最牛00后!生于1900年
耳聪目明、对答如流,即使已经百岁高龄,成都双流区的朱郑氏依然能够和年轻人一起聊天,聊到兴起时,还哈哈大笑。如果朱郑氏自称最牛“00后”,恐怕没人敢反对,因为满大街的“00后”比她晚生了100年,最起码得叫她祖祖。
“最牛00后”朱郑氏生于1900年,21日,她的百位直系子孙将摆九大碗,为她农历117岁祝大寿。
见到记者拍照的时候,她马上坐正,认真地看着镜头,呵呵笑着说:“老是有人来摄我,我喜欢的很。每次都来看我,闹热的很。”
拍完以后,她主动回到小屋,从柜子里翻出一个布兜,里面一个笔记本夹着存折还有身份证,身份证显示她出生于1900年8月2日。
图片来源: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
后来她的孙媳妇介绍说,这个日期实际上是农历八月初二,她那辈的人根本不记阳历,户口一直就上了8月2日。
02
从晚清到新时代,庆幸没裹脚
1900年,成都还处于晚清政府的统治下,朱郑氏那时候还住在簇桥,和当时的女孩儿一样,她也被家里人要求裹脚,“后来把脚弄痛了,我就哭,不肯裹。”朱郑氏抬起自己的双脚,一脸乐呵,“还是大脚好。”这双大脚,成了这个家庭的担当。下田种地,朱郑氏不输身边人,回到家,她还要织草鞋,挑到集市上卖了钱换布,儿女身上穿的衣服,都是她一针一线缝出来的。
“后来到了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飞机来轰炸成都。”二儿子朱维成伸出拇指和食指比划着,“那飞机看上去就这么大。”他说,那时候妈妈就叮嘱孩子们看到飞机来了就要趴下,家里也不准晾晒白色和红色的衣物,以免成为轰炸目标。
图片来源:成都商报
“现在的生活好多了。”朱维成在这一点上,和母亲始终保持着一致。
03
即将六世同堂!儿孙加起快一个连
门前两块池塘,四周绿树环绕,一条水泥路直通朱郑氏的家,这座位于双流区胜利镇云华社区的平房,紧邻双流机场二跑道,已经有30多年历史。屋内一棵桂花树含苞欲放,柚子树已经结了果,阳光可以直通屋檐底下,朱郑氏喜欢搬来一把竹椅,靠着墙边坐下,看屋外蓝天白云,听屋后飞机降落。
图片来源:成都商报
“现在我还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朱郑氏告诉记者,大儿子已经去世了,如果现在还在,也已经90多岁了。73岁的幺儿媳妇陈玉华还记得当初嫁过来时,这个大家庭还没有分家,吃饭的时候都要摆上三桌。
“现在人来齐了,要十多桌才够。”陈玉华说,家里之前初步计算了一下,把儿孙辈加在一起,快90多人,这次准备席桌,也准备了13桌。村里的人甚至开玩笑说,这么一大家子人,加在一起都快赶上一个连队的人数了。
04
为什么朱郑氏如此长寿?
朱郑氏和二儿子朱维成说,母亲虽年事已高,但前两年还能坚持每天割猪草,打扫院坝,每天吃了早饭出去转圈。在院坝里的时候,不时抬抬头甩甩手,做一些简单的肢体锻炼。
2015年的时候,老人因为摔了一跤,住进了医院,“当时她摔倒在地的时候,如果喊人帮忙,也不至于把腿摔坏。”朱代芳说,老人没有吭一声,坚持要自己站起来,结果又摔了一下。自从摔跤之后,割猪草扫地的活不能做了,但靠着一张支撑椅,还能每天早上在家附近转圈。
图片来源: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
而且,老人爱干净,每天晚上都要打水洗一遍身子才睡觉。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如此,就算冬天老人也保持这个习惯。
幺儿朱维阳的儿子朱军说,奶奶饮食比较清淡,早餐一般吃红薯稀饭,外加一个鸡蛋。每天吃饭和作息都很规律。
不抽烟、不喝酒,吃不惯带有腥味的鱼,老人就喜欢吃点红薯稀饭,来点煮得烂熟的肉,蘸点酱料,依然非常可口。正餐过后,平时还喜欢喝点酸奶,这算是她最喜欢的饮料。
图片来源: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
孙女朱代芳今年已经62岁了,一直到初中念书,她都和奶奶住在一起,奶奶给她的印象就是,心态一直很好,遇事处变不惊。“她很‘稳得起’,啥子都不放在心上。”
没有念过书,也不识字,但她还是喜欢看电视,看到里面唱歌跳舞,老人总会露出一个满意的笑容。
网友:祝长命两百岁
@刚刚恰好碰见你:二十世纪的00后,和二十一世纪的00后,都是00后,没毛病。
@纯真倔驴:奶奶红光满面,气色真好!
@天要下雨我要红:经历了朝代更迭,历史的见证人,岁月的眷顾者。牛。
据成都市老龄办统计,截至2016年12月31日,成都市60岁以上户籍老人近300万人,其中百岁老人历史性地突破千人,达1005人。每位百岁老人,每月可领500元的高龄津贴。
从百岁老人地域分布情况看,简阳市有119人,崇州市有71人,都江堰市有69人,金牛区有62人,是百岁老人分布最多的区域。其次是新都区58人,郫都区51人,青羊区50人。双流区的朱郑氏生于1900年8月,是成都市目前最长寿的老人。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