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新实践·江苏篇】千年运河 中华文明的金名片 活态文脉 熠熠生辉

2017年09月15日 20:09:42 |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开栏语:如果说,长城是凝固的历史,大运河就是流动的文化。千年运河流淌到今天,留下数不胜数的活态文化遗产。其中,大运河江苏段拥有遗产河段325公里,遗产区7个,遗产点22处 . 在长达2500多年的悠远时光里,大运河以它贯通南北的强大运输能力,成为滋养整个国家的生命脐带,推动了经济变革、文化传播和社会发展。如今,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运河遗产,在江苏人的改革创新中,依然不断地得到传承与发展,成为展示中华文明的一张金名片。


    第二集:活态文脉 熠熠生辉

  如果说自然的河流是人类文明的摇篮,那么人工的运河则是人类文明的杰作。近年来,江苏扎实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通过一系列举措,将运河沿线文化亮点连起来,将各类“有形”、“无形”的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起来。“一条尽显江苏文化之美”的运河,正不断赋予沿线城市更为独有的精神与气质。

  江苏台记者文坤说:“扬州好,高跨五亭桥,面面清波涵月影,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五亭桥,位于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点瘦西湖内,是扬州的地标建筑之一。有意思的是,站在五亭桥上放眼望去,寸土寸金的瘦西湖周边,居然看不到一座高层或者现代化建筑。”

  扬州市规划局总设计师刘雨平讲:“我们编制了一个《瘦西湖及扬州历史城区周边区域建设高度控制规划》,通过计算机模拟对它周围的高度进行分析,然后制定了不同的标准,确定了周围很大范围的建筑高度,而且这个规定是经过扬州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确保了它的法律地位。”

  瘦西湖视觉景观的保护,是扬州人坚持了三、四十年的成果。根据这部“红线法规”,在0.8平方公里的瘦西湖核心景区要保证视觉干扰“零存在”,核心景区外的7.53平方公里范围内的重要视点也要尽可能避免视觉干扰。今年,扬州市又实施了《大运河扬州段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办法》,对一批文物进行了全面修缮。

  扬州大学中国大运河研究院副院长黄杰说:“扬州有非常丰富的淮扬文化遗存,沿运河往北中原文化、齐鲁文化、燕赵文化和京津文化之花一路盛开,往南还有吴越文化,这些文化都是中华泱泱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

  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大运河——这个地球上对自然地理面貌改变最大的人类工程,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一个活态文化遗产。从此,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世界标准接轨。

  原扬州申遗办主任、文史专家顾风讲:“申遗主要是表达我们国家、我们民族、我们有信心、有能力保护自己的遗产,保护下来更多是让它延续,延续它的生命,延续它的活力。”

  修复"盐商第一楼"--卢氏盐商住宅;恢复阮元家庙原貌,整修明崇祯年间大虹桥…… 而对大运河保护最核心也最直观的呈现,莫过于对原生态的生活场景的保护。

  在大运河穿城而过的无锡,清明桥历史文化街区,总能不经意间感受到这种活态遗产。

  江苏古运河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赵喜斌说:“到目前为止,共修复了6.5万平方米的老建筑,像祝大椿故居,修复完之后,拓展了它的一些实用功能,现在成了廉政文化的教育基地。”

  苏州御窑金砖曾经在明代永乐年间通过大运河运至北京用于紫禁城的建设。过去,从取土到制成需要历经29道工序、起码整整一年的时间,由于工艺繁琐、造价昂贵,这项国家级非遗技艺一度濒临失传。为此,当地组织力量重点改进了工艺。

  苏州陆慕御窑金砖厂砖陶文化创意室副主任孙坚说:“改进工艺主要是缩短炼泥的时间,减小体积,使它成品率更高,价格比较亲民。”

  创新理念驱动下,御窑金砖推出全新产品,打造了一款可供练习书法的书写板。令人惊喜的是,正是这样一次小转型,唤醒了沉睡十多年的金砖,也让历经600余年沧桑的古老御窑,走进了市场,焕发了活力。

  苏州御窑小学学生余妍说:“书写板很好用,水写上去它会吸干,过后还可以再写一遍,没想到它竟然是几百年前皇宫里用的。”

  目前,苏州有六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级名录,32项被列入国家级名录。在宿迁,大运河全线唯一保存较完好的帝王行宫——龙王庙行宫得到精心修缮,近十个市级遗产点的修缮工作在积极推进。淮安加强了对重要遗产点洪泽湖大堤的保护,同时在穿城而过的里运河沿线建设了一批运河博物馆,解读运河的历史。历经千年,一颗颗文化明珠被擦去浮尘,再度闪耀出璀璨光芒,串联起魅力四射的运河文化带。它继承传统,又创造未来!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陈雪阳 李志阳 梁雷 谢豫)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