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岂能营长“阵亡”就乱了阵脚
不久前的一次基地化对抗演习,某合成营遭敌“斩首”,营长“阵亡”。代理营长接替指挥后,口令频频出错,指挥链陷入混乱,战局迅速呈现一边倒的态势。营长“阵亡”,部队就乱了阵脚,这种现象虽不多见,却值得深思和警惕。
千军万马看指挥。一支部队,兵怎么练、仗怎么打,质量如何、效果怎样,关键取决于指挥员。战争前台是硬碰硬的对抗,战争后场则是作战指挥能力的较量、指挥员“板凳深度”的比拼。粟裕在《改进今后作战的几个问题》中曾特别谈到:“为了适应连续作战的需要,战前要指定代理人,准备一批预备干部。”在指挥员的战位上,如果没有比较优秀的备份人才,部队就很难持续保持战斗力。
营长“阵亡”就乱了阵脚,暴露出个别单位接替指挥力量的薄弱。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或囿于传统作战理念、组训模式,代理人不能“岗位训高一级、能力提高一层”;或代理职责不明晰,对代理人资格考核不严,使方案设想停留在口头上;或对固定的“主心骨”产生过强的依赖,思想上懒惰。不难想象,代理人视野眼界、知识结构、能力素质狭窄而单一,仅限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要让他瞬时“爬楼式”地接替指挥,不乱阵脚、打败仗才怪。
人民军队的战史,有着许多“一位连长带领一群‘连长’作战”的战例。上世纪的某次边境作战,我边防部队某连在一次阻击战中,连续顶住顽敌反扑,先后打退敌人12次猛烈进攻。战斗异常惨烈,连长牺牲后,代理副连长接替指挥;代理副连长牺牲后,二排长接替指挥……几天下来,先后有10多人接续指挥连队战斗。可以说,正是因为指挥力量不断线、指挥水平不下降,部队才能守住阵地、赢得胜利。
毋庸讳言,接替指挥的难度,如今要比过去高得多。现代战争被称为是“将军的体系,班长的战争”,战争的体系化、专业化程度高,一次作战行动往往需要多兵种、多军种协同参与。要成为合格的代理人,就必须增加视野的宽度、知识的深度、能力的厚度。如果学习涉猎过于单一,对其他军兵种了解太少,能力锻炼存在漏项,别说当好代理人接替指挥,就是配合别人的指挥也是极难的。
一位领导说过:“战场上,旅长、营长、连长,都是战位而不是某个具体的人。”这番话对增强接替指挥的“板凳深度”颇有启示。平时的练兵备战中,把代理人队伍选拔好、练过硬,至关重要。知体系、会统筹、能力强、善指挥的代理人多了,就能有备无患,极大提升能打仗、打胜仗的底气。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