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伏多年,几经争议,南京雨污分流最终写入法规

2017年09月07日 08:07:49 | 来源:我苏网综合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我苏网讯 持续多年,起起伏伏,几经波折和争议之后,曾一度引起全国关注的南京雨污分流,终于写入了地方性法规。

   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已于2017年8月下旬初次审议了《南京市排水管理条例(草案)》,并将于10月二次审议该条例草案。9月6日起,就该条例草案征询公众意见。

  该条例规定,南京市实行雨水、污水分流排放制度。新建、改建、扩建排水设施应当按照排水专项规划建设雨水、污水分流排放设施。尚未实行雨水、污水分流排放的区域,排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编制有关改造计划,组织开展雨水、污水分流改造,并对相关工作进行指导、督促。 

  南京市人大网站相关草案截屏图

  海绵城市这一先进的城市建设理念,也落到了这一条例中。南京市拟规定,新建、改建、扩建道路、广场、公园绿地以及规划用地面积二万平方米以上的新建项目工程应因地制宜设置雨水收集利用设施,增强对雨水的吸纳、缓释能力,提高城市内涝防治能力。这次条例规定,南京市鼓励污水处理再生水利用,鼓励成立再生水经营企业,再生水实行有偿使用。工业生产、城市绿化、道路清扫、车辆冲洗、建筑施工以及生态景观等,应当优先使用再生水。

  雨污分流 污水不犯河水

  雨污分流,是一种市政排水的方式。

  现代城市规划的排水,分为“合流制”与“分流制”。

  合流制,是雨水和城市生活污水混在一起,共用一套管网排放,这样的优点是系统简单成本低。我国以前由于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比较落后,所以都是用合流制排水系统。但这类系统的缺点也很明显,雨量不大时,雨水和污水一起通过截流干管进入污水处理厂;雨量较大时,超过主干管负荷的混合污水将流入溢流管道排入河流——这是城内水体黑臭的重要源头。更不用说,在部分老旧城区,雨水和污水往往直接被排入河流。

  分流制,就是雨污分流,将雨水和污水分开,各用一条管道输送,进行排放或后续处理的排污方式。

  雨水受污染较轻,经过分流后,可直接排入城市内河,经过自然沉淀,即可作为天然的景观用水,也可作为供给喷洒道路的城市市政用水。雨水经过净化、缓冲流入河流,可以提高地表水的使用效益。同时,让污水排入污水管网,并通过污水处理厂处理,实现污水再生回用。雨污分流后能加快污水收集率,提高污水处理率,避免污水对河道、地下水造成污染,明显改善城市水环境,还能降低污水处理成本。

  说白了,这叫污水不犯河水,将会大大提升城市的环境质量、城市品位和管理水平,切实改善广大市民群众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


雨污分流示意图 

  南京雨污分流 一度引发民怨

  然而,好事虽好,却难以让人领情。

  很多城市都在搞的雨污分流,却一度在南京引起了市民普遍的负面情绪。


2013年10月,南京市中华门地区雨污分流施工现场

   2010年开始,雨污分流工程,恰好与南京地铁建设、城市快速路改造、老城环境整治等多个项目齐头并进。城市里到处长期围挡,交通混乱、尘土飞扬,扰民严重。在后来南京市人大进行的意见征集中,不少市民言辞激烈:有人抱怨城市“何处不工地,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有人调侃:“秋叶与灰土齐飞,苍天共黄土一色。”更有人质疑,分流的管道究竟有多粗,是什么材料制成的,是否能经得住雨水冲刷、污水侵蚀,应对大暴雨侵袭?”


2013年,南京市雨污分流主干管道施工现场

   曾经计划5年完成的雨污分流工程,事实上3年后(至2013年年底),仅仅完成了一小部分,而且南京市人大有代表在与网友互动中提到:“2010年南京大面积雨污分流工程仓促上马,可以说先天不足,工程的实施缺乏统筹考虑与群众正常生活和城市正常运作的关系,而是以时间节点作为任务、以开工率作为考核标准,给老百姓生活、出行、环境都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雨污分流低调重启 加速推进

   经过2013年的一度停顿、公开征集民意、2014年之后被纳入南京“排水达标区创建” 建设,南京的雨污分流项目一直在低调进行。与以往相比,项目主要集中在新城区,并且开始注意规划先行,小区域试行,特别是对施工地周边居民提前解释和公开施工方案。

  2016年,南京和其它城市一样,开始向城区黑臭河道动真格,加大治理力度。然而, 光治水只能干净一阵子,因为污染的根子在岸上。南京市环境综合整治指挥部领导坦言,“要从根本上解决黑臭河道问题,需要雨污分流改造的实施。”

   南京市再次计划,要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把主城区还剩三分之二的区域的雨污分流改造基本完成,给黑臭河断根。

   雨污分流 放慢了反而被夸

  和前些年的“满城开挖”不同,这一次加速推进“雨污分流”,大多数南京市民却基本上感觉不到“速度”。

  以该市秦淮区健康新村的雨污分流施工为例,以往可能一个星期就搞定的工程,却花了一个半月,附近居民不仅没怎么抱怨,反而还点赞这个工程“几乎感觉不到”。

  原来,这个社区采用的是“多点开挖”“即挖即填、工完场清”“定时施工”等一系列“慢思维”精细施工理念,由于“大开挖”变成了“微创手术”。

  南京市相关部门称,他们学习借鉴了杭州等城市的经验,并且总结此前工程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更加严格有序地进行工程管理,减小对城市交通出行和市民生活的影响。

  分流了雨污,还防了城市积涝


青山秀水,是这座山水之城的目标

  2017年6月9日夜至10日白天,南京市迎来了进入主汛期后第一场强降雨。据统计,城区累计降雨量136.0—185.5毫米,创下1951年以来日最大降水量纪录。然而以往常年雨后就积水的该市秦淮等区,暴雨过后,均未出现明显的积淹水点,避免了重大积淹水险情。

  这其中,既有区政府积水点治理、河道疏浚的功劳,更有雨污分流的“副作用”呢。没有搞雨污分流,下起雨来,就靠一个管网在往外排水,而进行了雨污分流后,各个小区里有雨水管网、污水管网两套管网,下雨天都可以用来排水,排得快、排得多,加上河流疏浚清出了大量淤泥,为雨水腾出了有效蓄积的空间,大大减轻了城市防涝的压力。       

  小苏短评:   

  西方有民谚: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

  中国民间有相同的智慧:桥归桥路归路,一码归一码!

  网民总结更简练——“精分”。

  雨污分流,是对水的“精分”,对城市的意义不言自喻。

  而围绕这项工程的争议,是一次意义更为重大的思想“精分”!

  社会从中分拣出更科学的城市规划,沉淀出更现代的城市管理方法,

  城市的管理者,“排污”掉了“大干快上、遍地开花”式的盲目陋习、蛮干弊政。

  城市的居民,明辨了什么是凑凑合合,什么是青山秀水,什么是眼前,什么是远方。

  这项绿色工程,因快而被骂,因慢而被夸,民口民心,城市是否就此“精分”了轻重缓急,找准了发展的节奏?

  精分之余,有一种认识理应“合流”:水之于城,如同血脉,民意如水,通则不痛!

     

  附:南京“雨污分流”时间表

  2007年,南京启动了雨污分流研究工作。

  2009年,南京广泛邀请国内外该领域专家进行论证,并选取市内锁金村作为试点。

  2010年,随着论证和试点得出的结论,南京开始启动全面雨污分流工程,计划2010年至2014年的5年时间内,共计投入资金180亿元人民币,全面完成南京老城区及周边地区的雨污分流环境改造工程。该因为此项工程计划在5年时间内,铺设500公里污水干管,完善3000个住宅小区和企事业单位的污水支管,使城市主要水体水质断面达到4类水以上,所以又称为“5534工程”

  2013年9月7日,南京市住建委代表南京市就雨污分流四大质疑公开进行回应,回应的舆论质疑包括为何进度缓慢、雨污分流工程到底有没有效果、工程质量如何保证,以及183个亿的投入如何构成,使用情况等,这是南京开始雨污分流工程后官方所做的最为全面的回应

  2013年12月,南京市人大在地方人大常委会中首次围绕“雨污分流工程要不要建,怎么建,目前存在哪些问题”等,通过网络征求民意。总计2460名网友参加问卷调查,认为目前应该继续推进这项工程的占56.62%,也有74.76%的网友对工程现状不满意。

  南京市人大代表回应,雨污分流工程会科学合理地继续推进,主管部门已经重新组织编制完善污水设施规划,后面会有相应的实施措施的策划。

  2014年初,南京市委常委会调研生态文明建设时,披露了南京最新的雨污分流工程和环境治理计划表,该计划表明确规定未来三年雨污分流主要在新城区,避免在老城区四处开挖。并且每区先试点,然后逐步推开,施工方案审批前都将召开居民议事会,发放公开信,施工现场公示方案。“确保群众不知情则施工单位不进场”。

  2016年9月,南京市政府公布《“十三五”水务发展规划》,明确将加快实施片区雨污分流改造,加快推进主城区42个街道约4000个排水单元(居民小区、单位)的排水达标区创建工作。推进新建城区雨污分流,城镇新区必须全面规划、系统建设雨污分流管网,污水管网建设与小区建设做到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和同时验收交付使用,杜绝新建片区出现雨污不分、污水下河等问题。

  2016年12月,为从根本上解决黑臭河道问题,从源头上杜绝城市生活污水直接入河,此前放慢脚步低调推进的雨污分流工程,将再度加速推进。

  2017年9月6日,《南京市排水管理条例(草案)》征询公众意见。该条例规定,南京市实行雨水、污水分流排放制度。新建、改建、扩建排水设施应当按照排水专项规划建设雨水、污水分流排放设施。  

  (来源/新华网、中江网、扬子晚报网、百度百科、知乎专栏;我苏网综合 编辑/零度)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