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放牛娃到海归博士,他经历了什么?
手握38项美国专利,致力于原创生物药研发,和美国巨头比肩,这个生物制药领域的“独角兽”是如何炼成的?
在131家中国“独角兽”企业中,有两家江苏企业,苏州的信达生物制药就是其中的一家。2011年创办至今,这家企业完成了中国医药行业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融资;它也是第一个把原创生物药,授权给世界500强制药巨头的中国药企。在信达的名字后面,你还能看到一长串业界第一。究竟是什么成就了这个生物制药领域的“独角兽”,来听听公司创始人俞德超的回答。
【中外差距20年?他立志为国人做生物药】
信达生物制药(苏州)有限公司董事长俞德超说,去年全球卖得最好的10种药物里面,生物药占比80%;但是中国这一块目前暂时是落后的,中国卖的最好的20种药里面,没有一个是生物药。
在互联网领域,中国的“独角兽”群雄并起,可与欧美等国一决高下,但是,在生物医药领域,情况完全不同。俞德超提到的生物药,是相对化学小分子药而言的一种大分子药。相比化学药,生物药针对性强、毒副作用小、不容易产生耐药性。2011年8月,当俞德超创办信达生物时,他在美国留学时曾主攻的前沿生物药——单克隆抗体药,已经在欧美国家扮演对抗癌症的重要角色。这种叫单抗的生物药可以激活人体免疫系统,让患者依靠自身免疫力,对肿瘤细胞进行杀灭。患者一年用药的费用,高达两万美元。然而在中国,俞德超发现,先不说患者能不能承受如此高的药费,癌症治疗竟然还没有单抗药的影子。甚至有国外专家称,研发前沿生物药,中国差了美国20年。
俞德超说,落后就意味着“机会”,信达的使命就是能开发出老百姓用得起的高质量生物药。
【拿下里程碑付款 他比肩国际巨头】
国际上,药物研发有所谓的“双十”规律:一种新药从研发到上市,往往要投入10亿美元,历经10年时间。投资大、风险大,国内很多创业者在生物药领域折戟沉沙。要研发便宜的生物药,就需要缩短研发时间,降低成本,这谈何容易。除了要掌握核心技术,更要有创新的模式。
俞德超说,要开放创新、面向全球,同最好的技术公司合作,利用全球最好的资源来为我所用。
借别人的力,办共赢的事,过去两年,信达生物给自己找了6个强力合作伙伴。其中,2015年底,信达和医药巨头美国礼来的合作,更是震动业界。
俞德超说,国内现在大部分的合作还停留在产品转让阶段。信达的合作是从研发、生产、报批最后再到销售的一体化模式。
过去,国外大药企只愿意购买中方做好的成品药,而且出价极低,但信达和礼来的合作,却首次引入了“里程碑付款”。所谓“里程碑付款”,是指出资方,在新药从研发到临床试验再到生产的每个关键节点,都向药物研发方支付费用,这意味着,合作双方要共享利润,共担风险。信达开发的6个单抗药,共获得礼来超过33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其中首付6500万美元。这33亿美元,不仅是国内原创生物药,第一次卖出了国际价,还标志着中国药企第一次和国际巨头比肩。
俞德超举了个颇为形象的例子,信达和礼来的合作就相当于是“婚姻”,不但在一起“生活”,还要“生小孩”。
【主打国际化战略 他突破抗癌药欧美垄断】
和巨头比肩,用极短的时间成长为“独角兽”,俞德超凭借的是什么?18岁之前,俞德超是浙江天台山地地道道的放牛娃。1982年考进浙江林学院,他才第一次离开大山。然而,他硬是靠着对学习的兴趣和过人的天分,一路跨专业,从南京林业大学的植物生理学硕士,读到中科院分子遗传学博士,最终在美国加州大学博士后站,跨进了生物医药的大门。这个从大山里走出来的海归博士后,为自己的公司选择了“四个国际化”的发展路径。
俞德超说,要搭建一支具有国际水平的团队,在这个基础上利用国际化的资本,搭建一个国际水平的技术平台,开发出了面向国际市场的一系列产品。
实际上,俞德超的名字,几乎就是医药国际化和前沿的代名词。在美国的13年期间,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利用病毒对抗肿瘤的药物——安柯瑞。他手握38项美国专利,先后在多家美国药企担任研发负责人。开始创业后,兼具名气和经验的俞德超,备受中外资本追捧。过去5年,信达完成了4轮近5亿美元融资。2016年,该公司D轮2.6亿美元的融资,更是国内医药史上第一大规模。至此,信达生物轻松迈过了10亿美元的“独角兽”估值门槛。
信达生物制药(苏州)有限公司董事长俞德超自豪地说,中国没有一个企业投资的基金、名声的组合像信达那么响当当,包括全球最大的富达基金中国最大国投创新基金,都是信达的投资人。
获得了巨额投资,俞德超没有忘记他的初衷。国际上最流行的三种抗癌药物分别是美罗华、修美乐和安维汀,全部为国外药企开发,价格居高不下。针对这一情况,俞德超带领团队,专攻这三种药的替代新药。目前,三种新药已经全部进入到三期临床试验阶段,距离上市只有一步之遥。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