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乱差频遭吐槽,北京南站如何做好城市之窗?|荔枝时评

2017年07月11日 10:02:19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王石川 

  (作者王石川,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资深媒体人;本文系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客户端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社交网络平台上搜索“北京南站”,很容易发现这样的关键词:拥挤、无座、过度商业化。《新京报》曾报道,在建站之初,北京南站曾对外称总计5000个座位,可容纳万余名旅客同时候车。但最近三四年,衣食住行各类商铺已经从车站外围“入侵”到了车站的心脏地带。去年7月,某品牌汽车甚至开进候车区,在密集的商铺和旅客中办起了车展,候车的旅客反而没有了座位。有网友调侃:“下次来北京南站,记得提前准备一个小板凳。”

  作为一名每年少说也要乘坐高铁二三十次的乘客,笔者对此深有体会。到北京南站坐高铁,可以说是难处不少。先是安检难——乘客多,安检设备少,再加上空间小,排队安检便需漫长等待;然后是候车难——上电梯到了候车处,挨挨挤挤是寻常一景;再是乘车难——旅客没人排队,往往一拥而上往前挤。若到厕所方便,再度悲催:还没进厕所就一股臭味扑鼻而来,进了门更发现空间小、地面脏、光线暗——气味也是形象,目之所见,鼻之所闻,都给人糟糕的感受,秩序又混乱,完全没有首都大站的感觉,反倒像小县城疏于管理的火车站……一言以蔽之,在北京南站坐地铁绝非美好体验。

  有“好事者”拿北京南站与南京南站作比较,把北京南站贬得一无是处,把南京南站夸成了一朵花——北京南站所欠缺的或所暴露出的问题,恰是南京南站让乘客欢喜的地方。别怪“好事者”厚此薄彼,同是乘坐高铁,一个是糟糕体验,一个是舒适体验,情感的天平自然偏向南京南站。


网友发的北京南站与南京南站对比图

  北京南站定位于“紫禁之南,永定河畔,京沪起点,旅客港湾”,一个原本高大上的高铁站,为何没能成为旅客港湾,反被乘客屡屡吐槽,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以过度商业化为例,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北京南站也有苦衷,比如,难在政企分开晚,市场化管理经验不足;难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无序;难在缺乏以租赁制度为核心的制度化体系……不能说毫无道理,但不能成为南站乱象叠加的理由。说到底,诸多乱象与管理缺失有关。一方面是牟利冲动强烈,另一方面则是自我约束意识薄弱,特别是在管理方面不够用心。

  从候车空间到厕所卫生,从安检秩序到电梯配备,稍微花点心思,状况就会大有改观。比如厕所脏乱差,难道不是一件最容易改变的事吗?乘客不排队,乘客该受批评,但是监管者在哪里?如果无人维持秩序,任其为所欲为,管理方则有失职之嫌。

  也许有人会说安检设备不足、电梯数量少是规划时出的问题,与管理无关。话虽如此,但如果适当安排工作人员维持秩序,并积极分流,和善引导,也能改变混乱的局面。一个高明的管理者不应该等到问题出现了才解决,而是能够提前预测出哪个环节可能出现问题,更不能看到问题出现了却无动于衷。让乘客有个较为满意的乘车体验并不难,只要管理者稍微上点心即可。

  问题是,媒体吐槽不是一次两次,吐槽也不是新近才有,可相关乱象为何挥之不去?如果不解释、不解决,乘客必然继续吐槽,乃至唾弃。如果问题越积越多,受伤的是乘客,长远看何尝不也是高铁站以及铁路部门?

  北京是首都,高铁是游客集散地,南来的北往的,国内的国外的,乘客络绎不绝,任其乱象存续,恐怕也会影响首都形象吧?我们常说的以人为本,于高铁站而言应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细节设置上的人性化,二是具体服务上的人文关怀。但从网友吐槽看,北京南站这两点都很难及格,起码难让乘客信任。无论一座城市还是一座高铁站,打动人心的往往不是美轮美奂的建筑,而是细致入微的服务。

  北京南站,想说爱你不容易。但是不爱又能怎样?在北京,乘坐高铁基本上离不开南站。有人为南站开脱,说如果在北京西站乘车就知道在南站多么舒服了。这种比赖思维不值一驳。笔者就想知道,这高铁都从和谐号升级为复兴号了,车速也将不断提升,可相关管理和服务什么时候也能升级、提速呢?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