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中国Ⅲ》如何讲好中国故事?|荔枝娱评

2017年07月09日 14:14:01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黄帅 

  (作者黄帅,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中国青年报》评论员,专栏作者;本文系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客户端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763日,由江苏广电总台投资拍摄的6集纪录片《你所不知道的中国》第三季在英国广播公司世界新闻频道(BBC WorldNews)和江苏卫视同步播出,每集23分钟,每周一集。这一系列的播出标志着江苏广电总台在外宣工作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是总台在新闻纪实类节目进行国际合作拍摄的有益尝试。

  全片围绕“文化、创新、生态环保、扶贫”等多个现实主题,以“你所不知道的”为切入点,讲述了与外国人生活相勾连或他们感兴趣的生动故事,展现了传统与历史交融下当代中国的真实模样。

  讲好中国故事,是当下向世界展现中国形象的重要途径,也是影视制作尤其是纪录片艺术水平提升的表现。但想做到这一点绝非容易,《你所不知道的中国》第三季就做了很好的尝试。

  从衣食住行等生活角度切入,是《你所不知道的中国》第三季讲故事的技巧之一。比如,在第三季第一集中,开篇从观众熟悉而又陌生的古玩拍卖入手,讲述中国瓷器珍宝的价值。但很快便进入了日常生活的叙述,比如中国传统服饰,中华美食,中国的文字,但最引人注意的还是对高铁成就的讲述。

  高铁作为科技革命的产物,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形象中的新符号。思想家福柯论述现代性时,将其视为一种“令人晕眩的感觉”,在飞速前行的高铁车窗前向外望去,无数风景加速向后流逝,就像中国日益加速的发展步伐,当窗外的田野、树木变化速度加快后,乘坐其中的体验,也让人感觉到自己身处更快更高效的生活节奏中。

  外国友人在惊讶于中国高铁成就的时候,会认为这个拥有古老历史的国度正在引领国际现代生活,这是高铁成为现代中国一张名片的表现。

  《你所不知道的中国》是怎样讲述中国高铁成就的?与过去平铺直叙的纪录片不同,它从外景主持和一个青年铁路摄影爱好者的视角入手,从“拍车”这个很小的角度切入,讲了一个火车迷和高铁司机的故事。由火车迷带领,观众的视线从高铁外部进入驾驶室内部,通过高铁司机讲述自己与父亲两代人有关火车的记忆,来展现中国铁路建设的成就和迅猛变化。尽管影片没有一句旁白来“证明”高铁成就,但在故事细节和人性化的表达里,观众自然可以感触到影片的内涵。

  但仅有这些成就是不够的,讲好中国故事,还要从情感入手,去叙述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从中展现出细节的温情与深厚的内涵。在第二集中,冰封的东北土地上的日常生活,被置于普通人寻梦这个叙述框架内,让观众既感受到宏大叙事的魅力,又兼有细节和日常的美好感觉,这样贴近观众、贴近生活和贴近实际的表达方式,是过去那些一味“表扬成就”的纪录片缺乏的,但这样做恰恰能拉近和观众的距离,让观众体会纪录片背后的人文关怀和朴素的家国情怀。

  既然影片预设观众里有不少外国人,展示经典的中国文化特色,同时又不能落入俗套的叙述,的确是影片叙述的难题。提到中国的传统服饰,旗袍早已成为一种象征和符号。而《你所不知道的中国》有关旗袍的内容,却是主打了“现代女性”和“当代时尚”两个元素。随着影片视角的变化,观众会跟随外景女主持的眼睛,去见证从大学到时尚服装店里,有关旗袍设计、销售的诸多环节,既让观众了解了旗袍的基础知识,也在荧屏上展现了中国现代女性的审美观。某种意义上讲,时尚符号和古典元素的结合,兼有靓丽女主持的风采,更符合当下观众日益挑剔的口味。

  不同叙述者的叙述视角,是《你所不不知道的中国》第三季的讲故事技巧里,不容忽视的一点。既有女主播的视角,也有普通外国人的视角,尤其在涉及不同地域的时候,比如西北丝路的故事,苹果产地的故事,其中的场景变幻和叙述视角的转变,更让观众体会到中国的地大物博,以及在“一带一路”历史趋势下,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将会迎来的更光明的前途。

  祛除浅尝辄止的宣传,将日常生活和宏大叙事结合在一起,让观众能在纪录片中既能汲取到新的知识,又能获取情感体验,正是《你所不知道的中国》第三季展现国家形象的叙述秘诀。这对于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形象,是非常有益的尝试,也带给我们很多启发。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