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在宛平城外卢沟桥悍然发动“七七事变”,中国军民奋起抵抗,拉开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序幕。
卢沟桥,记录着一段历史。愿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这是1937年的卢沟桥。
这是侵华日军随军记者拍摄的“卢沟桥事变”侵华日军战地照片。
这是日本侵略军占领下的卢沟桥。
这是侵华日军随军记者拍摄的“卢沟桥事变”侵华日军战地照片。
这是守卫卢沟桥的29军士兵抵抗日本侵略军入侵。
这是中国军队在卢沟桥抗击日军的进攻。
这是日军空中拍摄的卢沟桥及宛平县城图(右斜上方为永定河)。
记者在北京重访当年抗战时期照片拍摄地点,通过今昔比照的方式回顾抗战历史。
↑上图为守卫卢沟桥的29军士兵抵抗日本侵略军入侵(资料照片);下图为2017年7月3日拍摄的卢沟桥(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上图为日军进入古北口镇城门(资料照片);下图为2017年6月21日拍摄的古北口镇城门(新华社记者 王化娟 摄)。
↑上图为驻守宛平城的中国军队奔赴卢沟桥抵抗日军(资料照片);下图为2017年7月3日拍摄的宛平城(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上图为1937年7月29日,日军侵入正阳门(资料照片);下图为2017年7月3日拍摄的正阳门(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上图为1937年8月8日,日本骑兵在朝阳门车站集结(资料照片);下图为2017年7月3日拍摄的朝阳门地区(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上图为中国军队在卢沟桥抵抗日军进攻(资料照片);下图为2017年7月3日,居民和游客在卢沟桥参观(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上图为日军占领下的卢沟桥(资料照片);下图为2017年7月3日拍摄的卢沟桥(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今天我们为何要承扬抗战精神
今天,“七七事变”80周年。每年这一日,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前人们伫立凝神,表达着穿越时空的敬意;抗战胜利纪念馆里,抗战老兵坚持用亲历者的讲述传承民族记忆;神州大地,防空警报再次响起……记忆从未褪色、历史仍有回响,80年前卢沟桥上的清脆枪声,定格为一个民族永恒的集体记忆。
“卢沟桥也许将成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的发祥地”,“七七事变”发生后,著名战地记者方大曾赶赴现场,第一时间向全国讲述战争的进展。随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华儿女前仆后继、浴血奋战,取得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从一盘散沙到民族意识觉醒、由积贫积弱到跻身“四大战胜国”,抗战胜利成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转折点。正是在战火中浴血重生、凤凰涅槃,中华民族告别百年屈辱,走上复兴征程。
历史不仅关乎过去,更是关乎现在和未来。纪念历史不是为了咀嚼苦难、延续仇恨,而是为了重申和平与正义的价值,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启迪,获得开创未来的精神力量。战争场面血雨腥风,军民伤亡3500多万,血染的历史教训何其深刻: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防止历史悲剧重演,自当理直气壮地谴责一切否认历史的言行,但最根本的还是要从历史中凝聚力量,奋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伟大的抗战精神,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2005年5月19日上午10点45分,一位来自日本的耄耋老人,缓步走上北京卢沟桥桥面。在桥的中间,他突然双膝跪下,面向西南,默然垂首。他就是91岁的日本侵华老兵本多立太郎。他以下跪的方式,为自己在60多年前那场战争中的罪行向中国人民谢罪。这是本多立太郎跪在“七七事变”的发生地卢沟桥上,他身后站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王新华(左)和《我认识的鬼子兵》作者方军。
80年前,卢沟桥上殊死抗战,宛平城内炮声隆隆;80年后,宛平城区高楼林立,改革发展向纵深推进。80年前,中国四分五裂、满目疮痍;80年后,中国已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13亿多中国人民享有着前所未有的幸福感和自豪感。回望80年风雨历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结束了中华民族被奴役、被宰割的历史,更“为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辟实现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创造了重要条件”。今天,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从沉沦到奋起、由苦难而辉煌,站在历史的坐标前,我们对中国道路的必胜信念更有体会,对沿着这条道路继续前进更有底气和信心。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历史启示道路和方向,也传承着精神和气魄。“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我们有这样的百折不挠、视死如归;“十万青年十万军,一寸山河一寸血”,我们有这样的不畏艰险、奋力担当;“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口饭,做军粮;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我们有这样的军民团结、万众一心。无数中华儿女毁家纾难、以身殉国,个体微小的生命迸发出巨大的精神力量。80年时间足以风干泪水,而精神力量却穿越历史,继续撞击着今人的心灵。“什么时候都不要想象可以敲锣打鼓、顺顺当当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新长征路上的风险挑战就像战场上的碉堡,唯有拿出血战到底的精神才能攻克。
历史是最好的清醒剂,也是最好的教科书。卢沟桥上弹痕犹在,卢沟晓月依旧动人,它见证着一个民族跌宕起伏的昨天,也预示着一个国家天高海阔的明天。因为,“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我们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自能以自己的节奏、沿着正确的道路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砥砺奋进,国家强、百姓安,才能守卫宁静而美好的卢沟晓月。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