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大所•大咖live】药科大学校长来茂德:科研为服务 合作创三赢

2017年07月06日 18:29:48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来茂德,中国药科大学校长、教授、德国科学院院士。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病理医师分会副会长,医学专业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专家。

  荔枝新闻讯(实习记者/朱敏 摄像/权廉程)是金子一定会发光吗?每个研究成果一定适合产品化?科研成果转化一定能顺风顺水吗?在中国江苏·大院大所合作对接会既第六届产学研合作成果展洽会火热举行之际,大会受邀嘉宾、中国药科大学校长、德国科学院院士来茂德于74日下午接受荔枝新闻记者的采访,不仅为我们介绍了药大在产学研合作方面的成果与经验,还从院校角度提出了对此次大会的展望与期待,快来看看他是怎么说的吧~

高校新探索 如何做先行者?

中国药科大学药学科学楼

  江苏省医药行业走在全国前列,来茂德自豪地表示这里面有药大的一份贡献。作为行业类高校,中国药科大学的科研分工复杂而井然,来茂德为我们详细介绍了药大在制药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作为一个大学,肯定有很大一部分教授做基础研究,比如发表论文,做一些原创性的工作;还有一部分教授研究怎么将一些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企业和社会的需要;少部分教师从事技术服务,虽然科学含量不是特别高 ,但可以为企业提供需求;另外一部分则是扮演着智库的角色,为国家医药行业提供一些政策建议 。”正如来茂德所说,江苏省高校众多,南京更是各类高等院校集聚地。就近将高校师生科研优势与企业的经济优势相结合,势必会产生不可小觑的影响,而已有先行者正在进行这样的尝试。

  来茂德表示,目前已有部分企业将研发机构设到药大校园内,紧密的合作既为老师、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也使企业能够在学校的协助下更好地解决研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医药科研转化 拦路虎太多?

  不同于一般行业纯粹的市场导向机制,来茂德告诉记者,医药行业的科研成果转化实际上有很多的限制因素,他将这个过程比喻成俗语“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从基础性研究做到临床所需时间非常长,过程中环境、政策、理念等都会影响到成果的转化,但最根本的还是取决于这个技术有没有水平、能不能转化、是否能成为服务于百姓的产品 ?来茂德认为医药行业所做的工作,是在国家的宏观政策指导下,探索如何最大程度地服务于老百姓的健康。

  合作对接会 谁是最大赢家?

  

  作为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代表,来茂德对此次大会满怀肯定与期待,他赞赏地谈到:“我们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同政府的期待是一样的 政府搭台营造一个更好的社会环境去鼓励创新,鼓励教师、学生们走出校门到社会上去,社会需要人才。” 他同时指出,社会也会对大院大所提出要求,但大家共同的目标则是通过努力来实现“三赢”——“企业和院所合作实现双赢后,社会也赢了,政府也就赢了。大院大所对接会的召开必然会推进江苏省科研成果的转化,有益于江苏的社会发展 ,真正造福于百姓。”

  大院大所合作对接是细水长流的过程,思考如何在合作中不断地发现 、解决问题,促进政府举措更有益于合作的发展则是来茂德从长远角度为大会提出的诚恳建议。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