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的五年】发现小镇之美 丝绸文化风情小镇:穿越时光 “遇见”诗画江南

2017年07月04日 19:28:50 |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在烟波浩渺的太湖之滨,震泽古镇依湖而兴,自古就是闻名天下的丝绸重镇,在时光的横流中,小镇的桑蚕文化、丝绸工艺千年不辍,如今又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今天《发现小镇之美》,我们就带您去感受这座丝绸文化风情小镇的“最江南”。

  【丝绸文化风情小镇:穿越时光 “遇见”诗画江南】

  粉墙黛瓦、小桥流水,眼前的震泽跟众多的江南古镇并没有太多的不同,但是跟上我们的脚步,带上发现美的眼睛,您会体验到千年古镇的别样风情。

  巍峨的慈云塔,雄伟的师俭堂,民国时期的丝业工学,重新开张的江丰银行,随处可见的古建筑静静诉说着震泽蚕丝商贸久远的历史。漫步古镇街头,点一碗红汤小面,还有海棠糕、阿婆团子等传统糕点,湖鲜小食等美味佳肴,南来北往的人们在这里停下脚步。

  一名四川游客动情地说:“听着评弹,看着外面简单古朴的建筑,有种无忧无虑世外桃源的感觉。”

  北京游客说:“商业气息少一些,当地民风很淳朴,我很喜欢这种原生态的地方。”

  【丝绸文化风情小镇:一根蚕丝  织就发展富民梦】

  一缕蚕丝,丝结古今,名扬中外。千年传承的煮茧缫丝,至今仍是震泽人世代相传的匠心技艺。如今,这里的人们将桑蚕丝绸文化嫁接到高效农业、观光旅游、民俗体验之中,不断为小镇的发展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记者所处的丝绸文化创意产业园,就是建立在有着100多年历史的震丰缫丝厂的旧址之上,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华美的丝绸技艺交织融汇,也能寻觅到先人智慧的“桑基鱼塘”。

  在几公里外的中国首个蚕桑文化主题湿地公园——震泽湿地公园内,还有一座太湖雪蚕桑文化园。它背靠十八里长漾,鸟类、鱼类资源丰富,园内更有300余亩桑林,生态良好,风景如画。

  来到蚕桑文化园的蚕室,我们可以闻到淡淡的桑叶的清香,在我旁边每一张小铁床上躺着的都是不同年龄阶段的蚕宝宝,在这里,游客可以观察蚕宝宝从卵到成虫,整个一生的蜕变,而走出这个房门,还能身临其境地体验传统现代的制丝工艺和扎染技术。

  夏热未炽,正是收烘春茧的好时节。老蚕娘沈慧芬又开始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光。这些年,政府的农村土地流转政策,不仅让她和乡邻们可以得到土地租金,她们还走进规模化蚕桑基地重操旧业,每月可以拿到3000多元工资。“政府+公司+农户”的管理模式,让种桑、养蚕、收茧等各个环节都变得高效起来。今年震泽春蚕共发蚕种1423张,收获了60多吨优质蚕茧,刚一上市就被本地丝绸企业“消化”一空。

  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老蚕娘沈慧芬说,蚕宝宝如果在家养的话,养得不好,一个都不结也有可能,在他们大棚里养就没有这种情况。

  苏州太湖雪丝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毓芳说,按照以前的养蚕模式,一亩桑田收入也就是在两、三千元,按照现在的模式,一亩可以达到八千元到一万元,规划化、标准化的管理,农民不知不觉一张种产了80多斤,农民很开心。

  一根蚕丝串联起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震泽实现了从田园乡村、蚕丝古镇向科技新城的华丽转身。如今,这里已经集聚了200多家丝绸企业,年产值超12亿元,年地区生产总值近118亿元,丝巾、旗袍、蚕丝被等一批批新品还通过"网上丝绸之路"对接全球商户。穿过历史烟尘,"文商旅农"融合发展的震泽,正着力做精做优丝绸家纺的全产业链,努力打造中国"丝绸文化婚旅第一小镇",把丝绸文化风情小镇的名片推向全球。

  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党委书记陈琦说,在充分传承丝绸文化的同时,通过农旅融合展现湿地,生态之美,蚕桑之美;通过商旅融合,充分提升丝绸产业发展的内涵。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尹美又 罗飞)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