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全会上,无锡3位基层书记分享富民经验

2017年06月28日 15:22:26 | 来源:无锡观察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去年11月,江苏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聚焦富民”。“富民”成为江苏人最关心的一个词。

  6月26日,中共江苏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开幕,又一次把目光聚焦在富民这个话题。

  来自无锡的3位基层领路人带领村民走出了一条致富之路,并在本次全会上交流富民增收的经验。

  阳山镇:小桃子谱写富民大文章

  会上,无锡市惠山区区委常委、阳山镇党委书记吴立刚上台交流,分享了阳山的“1+X”发展道路探索与实践。

  阳山位于无锡市惠山区,是中国著名的水蜜桃之乡。全镇总面积44平方公里,拥有“亿年火山、万亩桃林、千年古刹、百年书院”的资源禀赋。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阳山经历了规划布局乱、环境污染重、产业提升慢等问题。在周边乡镇工业化、城镇化相对繁荣的大环境下,阳山在徘徊中选择了将生态作为优先考量,将富民作为根本导向。

  经过多年奋斗,由一个单纯的农业乡镇,逐步发展成亦农亦景、民富安康的特色蜜桃小镇,并不断注入多种元素,走出了一条富有阳山特色的“1+X”发展之路。阳山以生态、富民、共享为发展目标,以融合、创新、产业为发展手段,以“农业+”“农村+”“农民+”为途径和方法,实践着富民之路。

  2016年全镇农民人均收入3.1万元,户均存款31.5万元。阳山创成江苏省级旅游度假区、江苏首批旅游风情小镇,并先后获得全国改革试点镇、国家4A级景区、全国美丽宜居小镇等国家级荣誉。

  Tips

  阳山人从单纯的卖“桃”到卖“树”,再到卖“生活”,每一次升华都使水蜜桃价值发生质的飞跃,水蜜桃真正成为了致富果。

  做实“桃”基础

  实施水蜜桃五年提升计划,推广农业物联网与产品溯源系统,制定水蜜桃种植标准,启动“双品牌”战略,培养百人桃农骨干队伍。

  阳山水蜜桃荣获中国名牌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其栽培系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

  做足桃文章

  连续举办21届桃花节,扩大水蜜桃品牌知名度,桃子从一担一担卖到一斤一斤卖、一箱一箱卖到一只一只卖,价格屡创新高。

  搭上“互联网+”快车走出长三角、跨出国门,2016年全镇电商平台达100多家,总产值6.2亿元。

  桃树全身都是宝,用市场化手段,把原来无人问津的小桃、熟桃制作成果脯、蜜桃酒;融入艺术、文化、养生理念,开发桃木根雕、桃核制品、桃花茶等系列产品。

  做新桃产业

  阳山围绕水蜜桃种植,与高效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紧密结合,带动了乡村旅游。

  桃经济内涵不断丰富,百姓从全产业链受益,年轻大学生纷纷返乡,社会劳动力实现充分就业,阳山葫芦谷创客中心为残疾人就近就业创造平台。

  “农业+”效应不断放大,“农业+互联网”“农业+科技”“农业+文化”“农业+旅游”风生水起,桃产业经济达15亿元。

  Tips

  推动产城融合,蜜桃小镇开创新天地。紧扣“蜜桃生活小镇”定位,促进三次产业与城镇建设相互融合。

  首创“田园综合体”

  先做“减法”,搬离度假区范围内138家污染企业,在农民自愿基础上稀释部分村庄,形成“桃源深处有人家”的美好意境。

  再做“加法”,在美丽乡村建设基础上,2012年在全国首次提出“田园综合体”并付诸实践,为小镇注入科技、田园、风情、艺术、康养等内涵,形成集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综合发展模式。

  2013年8月12日,《无锡日报》就作了题为“瞄准中国最生态小城镇,阳山发力打造国内首个田园综合体”的报道。

  打造风情“后花园”

  结合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推进农旅融合,鼓励社会资本在规划的前提下,积极投资农家乐、民宿和特色主题酒店。

  引进国内外著名的专业团队,使得各层次的消费者都能在阳山找到合适的消费休闲场所。目前全镇拥有床位近2000张、餐位500桌以上,周末节假日频现一房难求、一桌难求现象。

  丰富村庄内涵

  挖掘村庄底蕴与自然禀赋,将村落融于景区,为村庄注入产业。村集体在“一村一主题,一村一景致”中壮大村级经济,村民在“家家有产业、人人有事业”中获得持续收益。

  “农村+”效应不断增强,让村庄承载起生活,承载起就业,承载起创意,也承载起城乡人口的融合。阳山,已有了“麦田里喝咖啡”的浓浓情调。

       Tips

  深化农村改革,农民增收闯出新路子。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与宅基地的流转,激发发展内生动力。

  一是聚集土地要素。2008年阳山在全省率先提出并开始农场化改造、规模化经营,在全国首批开展土地流转,目前全镇土地流转面积占比达65%,拥有龙头农业企业2家、合作社120家、家庭农场27家。土地流转后,合作组织经营更科学、更集约,土地效益得到大幅提升,租金从原来的每年800元/亩跃升到4000元/亩。

  二是拓宽增收渠道。村民可以被聘请做种植工人,月工资在2500-7000元,农民技术短工日工资达到300-800元;桃农以土地承包权作价入股“合作社”,每亩每年可获得1500元以上股份分红;农地规模集约经营后,亩均纯收益提高1000元。

  三是唱响文旅“四季歌”。加强宣传推介,以“春花、夏桃、秋娱、冬浴”为主题打响四季品牌,以节造势、以节富农,吸引主流媒体与自媒体的持续关注。2016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达180万人次。今年以来仅中央电视台就对阳山进行了15次专题报道。“农民+”效应不断凸显,农民的含义被延伸:他们既是农民,又是工人,也是农场主、民宿主或合作社股东,更是“地主”“房主”,真正实现了资产性收入、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多渠道致富。

  “今天的阳山,既是一座青山,又是一座金山。有了农村改革的基础,有了美丽乡村的底色,有了“1+X”田园综合体的载体,优质项目和高端人才纷至沓来。”

  下阶段,阳山将紧紧围绕“种世上最美味的桃子,建中国最美丽的乡镇,品人间最美好的生活”的动人愿景,努力打造中国最有特色的生活小镇,让阳山的明天更美,让阳山百姓的生活更甜。

  来自江阴的华西村和来自宜兴的金兰村也通过大会材料分享了各自的富民增收经验。

  华西村:落实聚焦富民 贵在长久共赢

  华西村提出,始终践行和传承好老书记提出的“一人富了不算富,全村富了才算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的富裕观,对照省委聚焦富民的新要求,突出“物质富、精神富,个人富、大家富”,在富民路上迈出了新步伐。

  第一,用力办好强村富民事。

  10多年来,我村以“数量转质量、体力转脑力”为原则,成功拓展了金融投资、仓储物流、远洋海工、矿产资源等一大批新兴产业。今年1-5月份,华西实现可用资金比去年同期增长5.97%,超过任务数11.78%,人均年收入超过9万元。

  可以说华西的富裕已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今后就是要通过新的“两送”,即从给钱、给物到送知识、送健康,为富裕注入新的内涵,让“脑袋”比“口袋”更富有。

  我们正在大力推进用人改革、制度改革、股份改革,通过“同工同酬、公平公正、一视同仁”,让老百姓拥有更多的认同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第二,用情唱好共同富裕曲。

  华西历来就有带动周边、辐射省内外的优良传统,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华西就给予周边村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从送拖拉机到送汽车,再到出钱办工厂。

  2001年以后又以“一分五统”的方式,帮带周边20个村共同发展,每年支出9600多万元。同样,也是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华西先后帮扶楚州、东台、阜宁、兴化等地。

  2016年又到淮安、洪泽以及鲁、皖、陕、赣、宁、新、藏等省份进行产业扶贫,一做就将是20年以上。从援建“省外华西村”到实施“干部培训计划”,从发放“华仁基金”到推出“公益行动”,华西每年对外帮扶资金1亿多元。

  第三,用心走好创新致富路。

  一是送智力,自2006年与全国20多个省份开展互学交流以来,已培训基层干部40万人次。去年免费培训南通、徐州、连云港、洪泽等地1565名基层干部。

  二是拓渠道,如我村与国家扶贫办合作构树扶贫,今年的7000万株树苗供不应求。

  三是促和谐,每年召开全国“村长”论坛,促进各地村庄共享发展经验,推动民族团结共进。

  李强书记对华西提出了“利用自己的财富积累、经验积累、人才积累,以及其他方面的积累,把更多的人带动起来”的明确要求。

  华西将进一步强化使命意识和担当意识,切实抓好帮扶致富,在2020年前努力再让全国20万人受益。

  砥砺奋进创基业 万千情怀只为民

  无锡市宜兴市芳桥街道金兰村党总支书记 蒋仲良

  走在前列,尽责做到率先垂范

  作为村支书,要强化富民“第一责任人”意识,带领全村干群战寒冬斗酷暑,驾中拖、开三卡、跑田头,带头冲在生产发展一线。每年工作的 天数不少于 340 天,其中有 200 多天奋战在田间地头,以实际行动为大家放好样子、作好表率,吃苦在前,无怨无侮, 为创新农村土地集约经营模式、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推 动农民增收致富作出了积极贡献。

  抓在点上,尽力做强村级经济

  始终坚持把“村级经济强、农民群众富”作为奋斗方向,村级年净收入从 06年的 10 多万元提高到去年的 350 多万元,增长近 35 倍;应税销售从 06 年的 1000 多万元提高到去年的 5.6 亿元,增长50 多倍。

  一是投资物业资产,有效增加租金收入。累计投入1500 多万元建造标准厂房1 万多平方米,每年可获得稳定性租金收入100 多万元,增强了村级经济的长期造血功能。

  二是发展村级农场,有效增加劳动收入。改制原金兰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将全村 90%的分散经营土地(约2750 亩)集中流转,成立了宜兴市首家村办合作农场。2016 年 农场亩均效益提高到 2735 元,较原先增加了285 元,村集体相应增收 100 多万元。

  三是探索“三产融合”,有效增加经营收入。用好市级扶持村级经济发展优惠政策,探索村级 增收新路子,购置粮食烘干设备,创办粮食加工厂,每年增 收 100 多万元,实现了多样化经营、多渠道增收。

  担在肩上,尽心办好民生实事

  始终坚持以民为 本、民生优先,真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 一方面,切实推动群众增收。村级农场吸纳了全村 50%的 低收入困难户就业,让他们既可通过土地入股获得“保底分 红”收益,又有比较稳定的务工工资收入。去年,全村农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2.5 万元,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另一方面,切实办好民生实事。累计投入资金1800 多万元,建成 了社区活动中心文化广场,实现了全村道路全硬化、主要道 路全绿化、主干道路全亮化,全村沟渠硬化率达 90%以 上,80%的河道建成了生态驳岸并实施长效保洁。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