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戴河滨海滩缓浪柔,一个世纪以来闻名遐迩。不为人知的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北戴河海域沙滩遭受海浪侵蚀严重。上世纪六十年代,西海滩平均宽度110米。到2007年,海滩平均宽度骤降至24米,部分浴场已无沙滩。与此同时,北戴河邻近海域连年出现严重生态灾害。
到2016年,人们仍然可以徜徉在沙软潮平的北戴河海滨,海滩平均宽度已恢复至50余米,增加沙滩面积50余万平方米。河北省海洋局总工程师肖桂珍和她的团队,就是这片海岸的“医护人员”。
从2010年至今,河北省实施“北戴河及相邻地区近岸海域环境综合整治行动计划(2012~2014)”十大工程,开展重大科研项目“北戴河近岸海域典型生态灾害污染监控关键技术集成应用研究(2013~2016)”。肖桂珍也从一名“海外人”,成为一名地道的“北戴河人”。
勇挑重担——从无到有实施海洋环境整治十大工程
2010年暑期,省委省政府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的指示,要求河北省政府对北戴河邻近海域连续多年赤潮频发、海岸侵蚀和沙滩退化问题拿出解决方案。
当时,肖桂珍刚刚连续完成两项重大任务。一是带队援助汶川抗震救灾,排查突发地质灾害以及灾后地质勘察。二是赶赴云南抗旱救灾一线,千里驰援,寻水打井。回到石家庄时,她已深感疲惫。然而作为河北省国土资源厅总工程师,在听到北戴河整治任务时,她觉得自己不能推托,于是放弃了已经安排好的体检,接受了牵头组织编制北戴河邻近海域环境整治方案的任务。
这是一次紧急任务。对河北而言,这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任务。凭着扎实的业务基础和综合协调能力,肖桂珍带领业务单位的同志们抓紧编制方案,每天工作达十几个小时,时常工作到凌晨四五点钟。她主动协调省直有关部门,借鉴发达国家和我国厦门、青岛、深圳等地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的经验,结合北戴河实际,按时圆满完成了海陆统筹综合整治北戴河近岸海洋环境十个方面工程实施方案的编制任务,受到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好评,为中办、国办和有关部委及时批准实施“北戴河及相邻地区近岸海域环境综合整治行动计划(2012~2014)”提供了依据。
行动计划部署的十大工程,肖桂珍作为海洋部门协调人跟进各项工程进度,牵头组织实施了北戴河侵蚀岸滩修复和海洋环境保障两大工程,并取得明显成效。修复完成的8个重点滨海浴场旅游功能得到全面恢复,北戴河邻近海域典型生态灾害成因机制、防控和处置关键技术得到了集成应用,海洋生态灾害立体化监测和预警体系,实现了全天候和全覆盖业务化运行。
攻坚克难——借智全国海洋学界开展技术应用研究
十大工程是实体工程,是一项综合整治行动,在河北的涉海工作中,规模空前。然而在工程实施中,困难也是空前的。治理海洋,不能就海说海,同时,人类对海洋的认知远不如陆地,仅靠河北一省之力,智力技术支撑严重不足。
肖桂珍跑部进京,积极建言求贤,尽一切可能争取各方科技力量,支撑北戴河近岸海域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最后,经国家海洋局批准,结合北戴河近岸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实施,河北于2013年启动了重大科研专项“北戴河近岸海域典型生态灾害污染监控与关键技术集成应用研究 ”(2013-2016)。8大子课题和20多个子子课题任务,分别由中科院海洋所、暨南大学、同济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海事大学、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河北省宏观研究所等20余家科研机构和高校上百名专家联合攻关,邀请了国内5名资深科学家跟踪指导和监理。
“北戴河近岸海域典型生态灾害污染监控与关键技术集成应用研究 ”现已取得入海污染源状况诊断、海域环境状况调查、赤潮灾害诱发因子研究、海洋环境与赤潮立体化监测预警系统、海洋灾害风险评估与预警预报体系、赤潮快速应急处置技术、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对策与产业优化调整和海洋环境与生态灾害信息化系统建设等成果。
其中,首次查明了造成北戴河海水大面积异常和扇贝养殖业巨大损失的褐潮及诱发灾种。研发了针对褐藻处置的安全高效消除材料,确定了启动应急处置的预警指标,组建了应急消除队伍。
鉴于该种褐潮的发生原因和形成机制属于世界性难题,为巩固现有治理成果,科学实施深度治理,有效防控以褐潮为主的海洋生态灾害,切实保证公众用海安全,实现“天蓝、地绿、水清、沙净”环境整治总目标。
2014年,肖桂珍罹患癌症,术后康复期间,她坚持组织项目承担单位,邀请专家顾问,数易其稿,及时向河北省暑期办公室上报了项目研究的阶段成果和深化工作建议,得到省市领导高度重视,成为深化北戴河综合整治的科学决策依据。
2015年8月份得知秦皇岛金梦海湾附近海域爆发绿潮,严重影响海水浴场景观和修复沙滩安全,肖桂珍及时协调组织国内十余名资深专家到现场召开专题研讨会,对绿潮的发生和发展趋势及危害作出预测,及时报告省暑办。为及时启动专项调查,尽快找到绿潮诱发原因和处置办法,她多次到青岛国家海洋一所请教和邀请具有绿潮研究经验的知名专家到现场共同研究,落实调查研究方案,及时启动了科学研究和监测预警工作。
填补空白——多项成果成为全国及世界示范
7年呕心沥血,依托“北戴河及相邻地区近岸海域环境综合整治行动计划(2012~2014)”十大工程,“北戴河近岸海域典型生态灾害污染监控关键技术集成应用研究(2013~2016)”项目,北戴河海域环境综合整治的得到了国内外的关注,多项成果填补空白,治理模式具有示范作用。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海岸侵蚀是普遍存在的一种自然灾害。我国70%左右的砂质海岸线以及几乎所有开阔的淤泥质岸线均存在海岸侵蚀现象。肖桂珍带领项目团队,创新的“沙丘-海滩-沙坝-潜堤”侵蚀岸滩北戴河整治修复模式,在国内和世界上具有广泛借鉴价值。
北戴河海滩整治修复已被国家海洋局列为典型示范区,工作流程被作为海域海岸带整治修复模板予以推广,北戴河建立的国内第一座养滩原位监测站,填补了我国海滩养护原位监测的空白。
如今,北戴河海域海洋环境立体业务化监测预警体系初步建立并运行。立体监测系统主要包括海上的“浮标在线监测系统”、“海上移动式监测系统”,陆上的“岸基自动化海洋观测站”,“陆源入海污染物在线监测系统,空中的“卫星遥感监测”。其中“浮标在线监测系统”是国内首次依托北斗卫星进行实时传输,填补了海洋环境要素在线监测的空白。
家在石家庄的肖桂珍,2012-2016年每年都有8个多月的时间在秦皇岛。她认为,海洋环境整治,不能就海洋说海洋,也不能就环境说环境。只要影响海洋环境的因素依然存在,海洋环境整治的路就依然任重道远。文件上的十大工程结束了,而北戴河海域的环境整治远没有结束。
当前,北戴河海域海岸沙滩侵蚀依然存在,修复沙滩面临退化风险;近岸生态灾害多灾种并发,褐潮影响最为突出;陆源排污贡献率最高,农业面源是主要污染源。
肖桂珍说她今年就要退休了,只要北戴河的工作需要她,她希望为解决这些问题倾心尽力。肖桂珍和她和同事们正在推进的 “污染物总量控制与产业优化调整研究”已取得初步成果:
一是建立了渤海及北戴河邻近海域二维、三维潮流模型和污染物输运数学模型,模拟北戴河邻近海域近三年的化学需氧量扩散及分布状况,对秦皇岛12条入海河流在近岸海域不同季节、不同条件的污染混合区面积进行了计算,为污染物控制总量和污染物减排方案的确定和制度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是编制了秦皇岛市经济和污染数据信息集和秦皇岛主要污染源分布图集,对北戴河地区的产业发展区域条件、产业结构布局现状、产业发展决策部署、水污染现状、河海污染与产业排污关系等进行了分析,建立了3套北戴河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及布局优化方案,正在比较验证、筛选以及陆源减排方案的设计。
这些工作,不仅得到海洋学界的赞许,更是感动了秦皇岛的管理者和决策者。肖桂珍建议,将北戴河陆域及海域统一纳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通过建设科技兴海基地和海洋经济创新示范城市,打造海陆一体的滨海城市生态名片,促进北戴河近岸海域的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为推动秦皇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从根本上实现环境的保护与开发并用,肖桂珍和她的团队成功组织申报了“北戴河新区国家级科技兴海基地”。
北戴河海域之于肖桂珍,是另一个意义上的“孩子”。守护这片海域,是她余生之愿,“功成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