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筑美丽家园,共享绿色生活。改变生活方式,就可以为改善环境出一份力。共享单车今年一季度进入江苏后,已经在南京、无锡和扬州等地铺开。半年时间,共享单车月活跃用户已经超过2000万。现在,我们就把目光投到这些用户身上,看看共享单车都改变了什么。
共享单车,已经深入的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目前,共享单车已经成为市民短途交通首选,有三分之二的注册用户每周使用三次以上,作为解决交通“最后一公里”的工具,半数用户将共享单车作为接驳工具。共享单车究竟在何种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记者选取了四位典型用户,深入了解。
【距离最长:骑行十公里游山玩水】
王腾,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大一学生,之前就很喜欢自行车;因为学校规定校园里不准骑自行车,一直没办法拥有一辆自己的自行车。
今年一月,共享单车进入南京。这让一直苦于无法拥有自行车的王腾可以再次实现骑行梦。在南京市共享单车用户里,王腾是十公里以上骑行次数最多的用户之一,几乎每周都会有十公里以上的骑行,还经常超过20公里。
王腾说,自己有的时候会从学校骑行到鸡鸣寺,距离有十几公里。王腾说,骑自行车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减少交通拥堵。
后台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王腾使用共享单车近200次,里程近千公里,减少约40升汽油使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100千克以上。
【次数最多:代驾司机每夜骑十次】
深夜,是代驾司机最忙碌的时刻。杨增是某共享单车南京使用者骑行次数最多的用户,平均每天使用接近10次,而他的职业正是个代驾司机。对于普通人,共享单车就是上下班接驳的代步工具,然而对于代驾司机来说,共享单车是真正的生产力工具。杨增说,以前从事代驾的时候,很依靠公共汽车;现在则开始选择更加方便的共享单车。
仅使用某一品牌共享单车,杨增的使用量就达到740次,骑行距离1133公里,次数位列全南京市第一。实际工作中,杨增使用的共享单车达到4种,数据更为惊人。
杨增说,有的时候接到一两公里路程的代驾单子,使用共享单车就很方便了,到达顾客面前的速度也改善了很多;到了目的地之后,骑上共享单车就直接走了。
杨增说,自己没算过总共骑了多少次,但每晚至少要骑10次以上。参照每次1.5公里计算,杨增4个月减少使用约80升汽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200千克。
【方便工作:短距高频跑项目】
共享单车的出现,还让市内短途交通更为便捷。周之勋是某地产运营商的员工,经常在市内各项目之间来回跑。有了共享单车,他感觉比开车方便多了。
周之勋说,自己是共享单车的忠实粉丝,因为工作关系,平时会在城里跑一些项目,距离都在三公里之内。在没有共享单车之前,周之勋主要是自己开车。
短途、高频,这样的出行场景,曾经让周之勋很苦恼,共享单车完美的满足了他的需求。某品牌共享单车后台数据显示,周之勋是使用频率最高的用户之一,每周使用30次以上,次均1.3公里。
按照周之勋每月骑行120次骑行156公里计算,周之勋三个月来节约汽油20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0千克。
【均次最远:上下班风雨无阻】
数据显示,约一半的用户使用共享单车上下班,次均距离在一公里左右。徐德天是某共享单车品牌次均骑行距离最远的用户,次均距离达到2.5公里,足足比第二名多了0.4公里。
徐德天家住月牙湖附近,公司在广州路上。没有共享单车前,徐德天喜欢叫车上下班,不过有了共享单车后,骑行成了每日必备活动。来回十公里的距离,也保证了他在南京均次距离第一名的位置。
徐德天说,骑行贡献单车可以锻炼身体,而且很方便,随时随地可以取用,无需担心堵车。
后台数据显示,徐德天共骑行689次,距离1749公里,推算节约汽油80升,减少排放二氧化碳200千克以上。
记者选取的四名共享单车用户,是南京市上百万共享单车注册用户的代表。共享单车对我们的生活还有哪些更多的改变,可以通过以下的大数据看一下。
【江苏共享单车骑行大数据首次披露】
6·5环境日前夕,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的记者也联系了OFO和摩拜单车两家全球最大的共享单车企业,获取了共享单车在江苏省的独家数据,这些骑行大数据今天也是首次公开。
在共享单车进入江苏短短半年间,摩拜单车在江苏骑行总距离超过1.3亿公里,OFO省内骑行超过2.5亿公里,总计已经超过3.8亿公里。以地球赤道4万公里计算,江苏省内共享单车骑行距离可以绕地球9500圈。
后台数据显示,OFO在省内骑行次数为1.16亿次,其中南京约为7500万次。摩拜省内骑行总次数为7664万次,重镇南京略超OFO为7590万次。按照换算,骑行OFO减少碳排放5.2万吨,骑行摩拜减少碳排放2.8万吨,合计减排8万吨,相当于2万多辆小汽车全年排放量,相当于多种了442万颗树,也相当于节约汽油2500万升。
目前,摩拜和OFO在江苏旗鼓相当,投放量都在10万量左右,超过7成都在南京,加上其他品牌的共享单车,江苏省内已有共享单车20万辆以上,南京已有15万辆以上。未来,各企业还将继续在江苏投放共享单车,这些车辆在为我们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将为节能减排做出贡献。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元国璋 罗飞)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