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变硬|帝国衰败自他戛然而止,俯身赢两局赌博

2017年06月05日 21:10:26 | 来源:财经天下周刊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从微软老矣尚能饭否的种种质疑,到壮士断腕后的兼容并包,这艘世界IT的老牌巨轮,放下了高傲的身段,用并不固执的方式实现艰难转型。然而,在改换新引擎之后,重新启航的微软依然任重道远。

AI财经社(ID:Economic-Weekly)

AI财经社(ID:Economic-Weekly)

  文 | 严冬雪

  编辑 | 胡刘继 祝同

  和多数微软员工的感觉一样,邓力切实意识到了事情正在起变化。

  作为10多年的总部老员工,邓力曾经不好意思在同事面前使用其他品牌手机,哪怕Windows Phone并不好用。

  但是,2015年9月17日,萨提亚·纳德拉(SatyaNadella)升任微软CEO后出席的首次公开大会上发表讲话时,他举着一台iPhone,展示了里面安装的Outlook邮件应用。在公开场合放下身段,与对手握手言和,这种态度是微软前所未有的。

  尽管没有一次企业文化内部宣讲培训,但从这一天开始,改变潜移默化地发生了。自上而下,微软的每一个部门乃至员工,开始卸去了身上的很多无形枷锁与压力。微软高管们,也开始公开使用iPhone,不再有所顾忌。

  从那一刻起,这个老牌巨头放低姿态,拥抱自己曾经的“对手”们:与安卓、IOS的合作成为标配,与OEM合作的设备则被视为荣耀的开放之举。在每一个微软商店出售的硬件的醒目位置,你几乎都能找到与iPhone、iPad、Android等设备兼容的醒目标志。

  在萨提亚上任之前,微软正处在前所未有的低谷:智能手机业务被苹果和Google绞杀;云计算行业是亚马逊主导的天下;Bing搜索在继续烧钱;Windows 8成了微软史上诟病最多的操作系统之一;Office则被Windows绑定。

  萨提亚上任后,原本一路衰败、股价持续萎靡的微软,开始一路高涨。2014年2月,萨提亚刚接手微软时,公司市值不到3000亿美元。不到3年时间,微软市值在17年后重回5000亿美元上方,位居全球第三,仅次于苹果和谷歌。

  现在,Office和云计算两块业务就占据微软7成以上利润,是名副其实的现金牛。 “微软在云计算一个领域就获得了巨大的增长。”市场调研公司Jackdaw Research分析师简·道森(Jan Dawson)说。目前,微软云业务的年化营收达到130亿美元,在市场中的排名仅次于亚马逊的AWS。

  而曾是赚钱主力的Windows业务,已逐渐退居二线。Office事业部、云计算和企业事业部、人工智能和微软研究事业部、Windows和设备事业部这四大业务,构成了现在的微软。从财报收入构成来看,微软已经彻底变成了另一家公司。

  在IBM之后,我们又看到了一头科技领域的大象,从泥淖中走出,并且重新起舞。在萨提亚从鲍尔默手中接过微软的权杖时,估计没有人能想到,微软会如此快速重新崛起。

在微软园区,100多栋矮层小楼已构成一个办公、娱乐、美食、运动、学习一体全包的大型园区。

  在微软园区,100多栋矮层小楼已构成一个办公、娱乐、美食、运动、学习一体全包的大型园区。

  AI财经社访问了微软总部、微软中国的各层级高管和员工,试图解析大象转身的步伐。在我们看来,业务转型不是关键,自上而下的人的层面的改变,才是核心。

  Windows退二线

  5月下旬,微软Build 2017开发者大会如期召开。大会开幕首日,除了CEO的主旨演讲,负责微软云服务和负责人工智能业务的两位全球执行副总裁也做了主题演讲。在过去,这两个位置必然有Windows部门的一席。而这次,不光是演讲空缺,核心产品Windows几乎没有露面,这在Build大会7年历史上是第一次。微软CEO萨提亚只是在主题演讲开始时,提了一句,Windows10的月活跃设备已达到4亿。

  当然,这并不是因为Windows已不是微软的核心业务。即便微软在积极推动跨平台和云服务,拥有约10亿用户的Windows依然是微软服务最重要的落地平台。不过,在微软内部,其重要性已逐渐被Office和云这两大业务赶超。

  显然,面向外界,微软也更愿意展示智能云和人工智能这两大王牌产品。这两项业务不仅是推动微软未来营收利润业绩的新引擎,更是决定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萨提亚明确提出,微软要用人工智能重新定义微软的所有业务。比如,所有的Office产品都正在进行人工智能化,Powerpoint不仅加入了自动翻译,还添加了图片自动说明。Word里面也加入了机器阅读。为此,2016年9月,微软成立了5000人计划的人工智能团队,力度空前。

  至于微软的转型重点云服务,包括Azure云服务中的认知服务,也与人工智能息息相关。错过移动互联的最佳发展期后,微软没有错过云和人工智能时代。这一次,它的转型踩准了节奏。

  萨提亚构想的微软是一家跨平台、跨设备的软件与云服务提供商。只要消费者可以使用到微软的服务,具体终端是什么设备并不重要。

34号楼,微软CEO及其他最高领导层所在办公地。图源作者拍摄

34号楼,微软CEO及其他最高领导层所在办公地。图源作者拍摄

  在当时,萨提亚的战略引起了很大质疑。升任CEO之前的萨提亚,是申元庆所在业务部门负责人。现任微软中国云计算与企业事业部总经理的申元庆向AI财经社回忆,当时,萨提亚把团队里100多位工程师召集到一起,告诉大家,部门业务要全盘转向云业务。

  “很多人都不赞同,大家手里还有跟设备有关的许多项目,突然就要放弃,All in到Cloud。”申元庆说,很多人问,赌错了怎么办?萨提亚回答:给我一年时间,错了的话我们再回去就好了。

  “坦白讲,这是个很大的赌注。”申元庆感叹。最终,大家半信半疑地接受了,萨提亚算是说服了团队。往上,他还需要说服当时的CEO。

  壮士断腕

  上任后,萨提亚裁去了2.6万人——微软收购的诺基亚设备与服务部门随之离去,手机乃至整个Windows都被推向边缘。对微软而言,这既是一种无奈,也算一种解脱。在iPhone和Android的天下,微软曾斥巨资投入的移动系统战略,终究埋进市场的尘埃。鲍尔默离职前力主的这次收购,最终以失败告终。而这笔72亿美元的交易,萨提亚从一开始就反对。

  正因如此,理念迥异的新任CEO在上任之初,就立即宣布“Windows Phone手机业务会转向企业市场”,实则放任其下滑。一年后,裁员开始,功能机则出售给富士康,过往对WP系统的雄心壮志搁浅了。

  这种“安乐死”的处置结果是:收购之初,该部门营收还有30亿美元(2013年第三季度),而最新的2017年一季度财报中,微软的手机业务收入只有500万美元,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同样被削弱的,还有互联网服务。为了和Google抢搜索和广告市场,鲍尔默2008年从雅虎挖来陆奇做在线服务。之后,整个微软互联网服务业务都围绕Bing展开,烧了大笔的钱。

  2015年6月,萨提亚对硬件和Windows下手裁员的同时,也顺便处理了互联网部门,Bing地图的100人团队被卖给Uber,同时,这个部门的主要工作变成了购买各种应用和游戏,将它们改造成微软的工具——几乎全都不支持Windows。

  然后是收购各个移动应用小公司,都为了iOS和Android这两个平台准备。

  2015年9月底,萨提亚上任一年半后,他主刀的“大型手术”告一段落,微软换了新财报统计方式。此后,微软的主业变成:Office、云计算、生产力应用、Surface系列电脑——每一个业务的目标都是提升工作效率。到2016年9月,又成立了一个全新的人工智能事业部。

  在5月下旬的Build大会,微软新产品展示台上,所有关于移动端的体验全部使用iPhone,微软自己的WindowsPhone几乎没有露面。在Windows平台,微软更是直接向开发者表明了态度:Windows PCs Love All Your Devices(我们欢迎你的各种设备)。

  废除“狗咬狗”制度

  曾主舵微软十几年的鲍尔默并非全无遗产。事实上,他留下了一个重要的口号:一个微软(One Microsoft)。但在重组遭遇到全方位的压力之下,这一口号也变得有名无实。

  萨提亚履新后,确定好“移动为先,云为先”的战略,并重提“一个微软”的口号。“一个微软”提出后,整个团队的成就被强调。整个微软、所有服务而非单个产品带来的贡献被反复提及。

  赵鹏翔的日常工作变得不一样了。他在总部工作超过5年。赵鹏翔清楚地记得,在旧时期,如果需要求助于其他部门,哪怕只是对某一个员工提出一项请求,他也必须写上一份详细报告,交由该部门负责人审批——往往被拒绝。

  现在,赵鹏翔的大部分日常是,一封电邮、一个电话找到某部门的某位同事,或直接坐到其工位旁边,一坐一下午,两人在各自工作间隙,面对面完成协作——无需任何人审批,只要对方愿意。

  更重要的是,人们对其他部门的请求几乎是来者不拒,哪怕此前并不相识,也乐在其中。

  这种心态的转变,个中原因在鲍尔默退出后的数月就已经发生:持续了几十年的团队内部“狗咬狗”考核制度被取缔;新的KPI没有排名或评级,员工的奖金也不再取决于跟经理谈话的时长;相反,员工与直属上司的会议成为考量因素:员工制定核心重点,给出计划,直到下一次会议,看是否完成承诺。

  现在的微软,不再有人计较你来自哪个部门,大家只关心整个事情是否完成得漂亮。这种考核方式,削弱了对个人成绩的看重,转变为考核“如何帮助其他人获得成功”,以及“怎样接受他人的帮助而让团队更成功”。在这种价值体系的KPI激励下,人们态度的转变自然而然地发生了。

现在,微软所有的产品和合作,都是不同团队的聪明个人之间全面合作的结果。

现在,微软所有的产品和合作,都是不同团队的聪明个人之间全面合作的结果。

  在总部市场部工作多年,先后服务过盖茨、鲍尔默、萨提亚的运营、传播与公共事务部资深总监商容告诉AI财经社,现任CEO做的这些事情,比如改变诟病已久的“狗咬狗”制度,是很多员工觉得早就该做的事情,只是一直没有人去做。

  “最终,他(萨提亚)成为实施这股推力的人。”商容说。这种内部管理方式的改革,不但没有造成人员流失,甚至还成功地挽留了人员。微软全球企业传播团队总经理TimOBrien则透露,在萨提亚上任3年来的转型变革过程中,离职员工非常少。

  没有任何的企业文化管培,办公室也没有挂任何标语口号,萨提亚通过裁员、KPI制度更改等落实了转变。在Tim看来,这些转变当然可以通过像Word、PowerPoint、Newsletter等宣传工具在内部推广,但最终,得以成功执行的关键还是最高领导层以身作则和身体力行。上任之后,萨提亚多次在公司内部表示,微软要做的事情就是“努力帮助他人实现成功”,尤其强调“努力”二字。

  当微软放下身段

  从“狗咬狗”到彼此勉力合作,一个显著的效果发生了:效率提升,微软变快。

  在过去,微软不同部门同时针对一个产品或技术做并行研发,相互之间没有紧密的沟通合作。现在,“一个微软”的公司文化鼓励不同的工程师队伍之间相互协调合作、相互分享。从最开始,编码就是在一起的。“从工程开发的角度来讲,这个变化是里程碑式的。”Tim评价,现在,曾经各自为营的Windows已经变成了各终端上的通用平台。

  在硅谷文化中,人们强调个性化创新,尤其在变革时期,更强调少数创新对现状的颠覆作用。为什么微软要用这种“一个微软”的策略反其道而行?

  “如果你在学校是成绩最好的尖子生,到了微软之后,你发现所有的同事都跟你一样,甚至比你更聪明。”Tim说,这时候文化就起非常大的指导作用:强调个性的文化会让所有人处于不断竞争的状态,很少能鼓励人们加强合作。

  在微软工作20多年的萨提亚,已目睹太多这样的状况,聪明人和聪明人之间、天才和天才之间互相竞争不合作。所以,他下定决心要在文化上做一个大转变。

  现在,微软所有的产品和合作,都是不同团队的聪明个人之间全面合作的结果。员工们也开始意识到并接受:群体智慧比个人智慧更厉害。

  渐渐地,微软也开始放下身段,从过去只用微软的技术、平台进行开发,变成了在微软的平台上用所有的技术都可以进行开发。这种对于开源技术的支持,帮助吸引更广泛的开发商、开发者加入他们的阵营。这种转变,在过去自成一体的微软是难以想象的。

这台用于教育领域的笔记本。图源作者拍摄

  这台用于教育领域的笔记本。图源作者拍摄

  不论是“移动为先,云为先”的策略,还是“一个微软”的文化,这些转变的发生,对已在微软工作23年的申元庆而言“前后是天壤之别”。申元庆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外界认为微软老了、慢了,就像一个步履缓慢的中产阶级,占据主导地位,依然很能挣钱,但老旧保守, “已经不酷了”。

  在萨提亚为微软工作的最近十多年里,他都在在线服务和服务器部门效力,这一组织在2010年彻底转变成了微软现在的云计算和企业服务部门,也是申元庆所在的部门。在执掌这个部门的岁月里,萨提亚给下属申元庆留下的深刻印象是:首先,不要狂妄。

  “他很谦卑,律己甚严。”申元庆说,萨提亚反复对这些聪明人强调“第一,不要狂妄”,并且身体力行。这种开放的学习心态,多少灭掉了来自中高层的一些高傲,激发了年轻员工的斗志,并逐渐吸引了更多公司之外的开发者——一群很酷的人,年轻人。

  在微软14年的人力主管Kathleen Hogan表示,“公司闭门造车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大家都知道,我们需要与外面的世界连在一起。”

  复制小冰

  而对于这一场变革的主导者,我们先用一个简单的词解读萨提亚的身份本质:职业经理人。

  萨提亚并没有创始人情结,也不同于他的两位前任。就任CEO之前,萨提亚曾对媒体说:“如果他们(盖茨或鲍尔默)对着你大喊大叫,说你疯了,要毁掉这家公司时,你要一遍一遍地用数据来证明自己的想法。这么做,也会让自己的思路更清晰。”

  2016年3月,微软在Twitter上激活的人工智能机器人Tay,几个小时后就经一些用户有意训练培养,开始反复发表种族歧视、贬低女性和色情相关言论。微软迅速下线Tay并致歉。

  在旧时,下一步就是Tay团队的负责人该被辞退了。但萨提亚却给Tay团队亲自发送了封邮件: “继续推进,要清楚我和你们在一起。”他敦促Tay团队怀着正确心态接受批评的同时,“深深地同情所有被Tay伤害过的人。关键是继续学习和改进。”

  “成长心态非常重要,就是强调要不断学习。小冰在中国非常成功,但我们在美国第一次试图推出类似小冰的Tay时,结果并不好。”萨提亚说,他们吸取了这个经验,在美国重新成功推出了聊天机器人Zo。“冒风险学到的东西会在后面帮助你。”

  当然,萨提亚也有迷惘的时候。比如微软的传奇员工之一Alex Kipman,这个一手主持发明了Hololens、Xbox和Kinect等创新产品的男人,在向萨提亚阐述Hololens前景时,直接告诉他:Hololens兜售的是视觉,视觉的价值到底有多大很难定义。但确定的是,他的成本超级昂贵,且需要长期投入。

  “幸运的是,他同意了。”Kipman感叹。上任以来,萨提亚已经拨款350亿美元给Hololens的研发。

  对于这样的支持,萨提亚解释:作为一个领导者,你经常不得不收起怀疑,先去创造,先做了再说。

  盖茨仍是背后推手

  实际上,萨提亚在上任后首次在公开场合露面,是在推出Office for iPad的发布会上,这个里程碑事件的意义之一,是象征了新微软的诞生:微软终于不再高傲,开始借助苹果平台发展自己的产品。而隐藏的另一个意义,则是萨提亚向世人展现了新任CEO的风格:他坐在后排位子,让Office部门经理主持发布会。

  不止一位微软员工向AI财经社提到,员工们都在猜测,如此大刀阔斧改革的萨提亚,其背后的智囊团是怎样的阵容?可以确定的是,创始人盖茨一定在列其中。萨提亚曾透露,关于转型中更开放的一些灵感,来自于创始人比尔盖茨和Paul Allen。曾经,他俩为计算机爱好者开发了牛郎星软件。 “如今,这个软件的时代早已过去,但微软还在。我们创造技术,并把技术交到人手上,由他们来创造更多的东西。”萨提亚说。

  一个可见的事实是,萨提亚上任后,高管们更频繁地出差,以便更好地了解企业客户的需求。微软公司全球执行副总裁Scott也公开表示:慢慢地,我们承认别人可能有更好的做事方式,而不是高傲地来一句“在我们微软,就这么办事”。

  在移动时代,微软的落后毋庸多言;但是,在当下的云计算市场,微软没有掉队,目前仅次于AWS。在各家发力的人工智能领域,微软也投入了空前力度。然而,由于新领域的人才尚且不足,各家又都极为看重,高精人才的争夺成为重中之重。

  萨提亚任CEO后,也亲自主持收购了Linkedin,这笔262亿美元的交易以溢价50%的大手笔完成。现在,根据微软2017财年3季报(财务统计截止到2017年3月31日),Linkedin对当季营收贡献9.75亿美元。更重要的是,人们不应忽略Linkedin这家公司实质:世界上最大的职业社交网络,其为微软带来的人才与云业务战略的价值不可小觑。

  前有龙头,后有追兵,转型期的微软,等待萨提亚去冒险一赌的事情还有很多,但他显然乐在其中。在当地时间5月24日召开的一次内部会议上,萨提亚鼓励员工在公司内找到自己热爱的工作。萨提亚说,最近5年内,他受益匪浅的自省方式就是每天问自己:“拥有这个舞台,我做了什么?”

  敢于一赌,也喜爱自省的萨提亚不应忽视:看准业务方向并不意味着最终就能成功。对于一家12万人体量的公司,其能否重回巅峰,一切只待时间作答。

  原文首发自2017年第11期《财经天下》周刊,本文有删节。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