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飞宇:精益求精是我们江苏的文学传统

2017年05月20日 22:44:31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荔枝新闻专稿 记者/周诗婕 摄像/权廉程)

  《苏北少年堂吉诃德》中的兴化大地,《推拿》中的南京小巷……毕飞宇的作品中蕴藏着江苏文学地图。他曾多次谈道,“如果我不是江苏人,我没有生活在江苏,我的文学风貌一定不是现在的样子”。江苏是烙在文字间的气质,也是毕飞宇笔尖的原乡。在今天江苏发展大会的紫金文化论坛上,毕飞宇分享了他对江苏文学的钟爱与寄望。

  江苏气质 文本文笔的精益求精

  毕飞宇在紫金文化论坛上发言

  谈到江苏文学,毕飞宇坦言有着共同的维系和共通的气质。“江苏文学共通的气质很显著。北方作家基本上是用自己母语中的母语去写作,而江苏作家其实是用普通话写作的。讲究语言、讲究文笔,精益求精是我们江苏的文学传统”。毕飞宇同时谈到,“江苏自古以来文化就非常昌盛。可以说,没有江苏,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就不可能诞生”。水韵和文化一样长,毕飞宇也受到这片土地的浸润。“施耐庵是江苏兴化人,我作为兴化人,能成长为小说家,也许有一定的必然性”。毕飞宇笃定地谈到,“就小说传统而言,江苏无疑是第一,这毫无疑问”。

  发展迅猛 江苏文脉绵延不绝

  作为江苏文学的翘楚,毕飞宇也在紫金文化论坛上就“江苏文脉的传承与创新”作了主题发言。毕飞宇提出,“文脉是不用守的,这就仿佛孩子要靠蛋白、维他命来延续生命,是一种非常自然的选择”。毕飞宇同时骄傲地提到,“实际上江苏文脉有非常好的继承。近年来,江苏文学发展迅猛。尤其令人惊喜的是,老作家纷纷焕发第二春。比如赵本夫的《天漏邑》,范晓青的《桂香街》,黄蓓佳的《童眸》,周梅森的《人民的名义》。这些作家时出时新的创作生命力对我来说永远是榜样的。他们孜孜不倦的创作对所有江苏的写作者来说,都是非常好的参照和提示”。

  包容开放 江苏人走向世界

  文学上有共通的气质,江苏人本身也是一个共生的整体。背靠长江,面对大海,对于这片自水启幕的土地,毕飞宇形容道,“我们处在很动态、很开放的世界里”。他坦言,“我觉得我们江苏最牛的一个地方就在于我们的文化,我们的土壤培养出人之后,他到哪儿去都是对的。他可以在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地方发光,他可以为整个人类做贡献。而我们不会太在意,你是我们江苏培育的,然后你一定要回到我们南京,回到我们扬州,回到我们苏州。这种文化从我们的父母就给我们了。孩子你好好读书,长大了之后天高任鸟飞,你飞到哪儿都是好的,不重要”。

  采访结束,毕飞宇也非常认真地在荔枝定制的明信片上留下墨宝(✿◡‿◡)

  写了些神马?——

  咳咳。为荔枝打广告,毕飞宇是认真的:)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