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卖菜,卖的是道什么“菜”?|荔枝时评

2017年05月19日 11:36:32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大林

  (作者大林,荔枝时评特约评论员,江苏城市频道主持人;本文系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手机客户端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这两天,多家媒体关注了安徽合肥十里庙菜市场的一个菜贩子刘鹏。

  刘鹏是当地市场里年纪最小、学历最高的菜贩子。2012年从安徽师范大学本科毕业,然后到合肥当了一名小学老师,第二年辞职在十里庙菜场承包摊位,开始了卖菜。他卖的菜比别人便宜不少,现在每天能卖出去3000多斤,月入2万元以上。他买了一辆车,还贷款买了2套房。两个月前,刘鹏又开通了网络平台,开始直播卖菜。同时,还委托弟弟帮他做了一款卖菜的APP,筹划着把卖菜生意从线下做到线上。

  看到刘鹏的经历,有网友又提到北大才子陆步轩卖猪肉的故事,质疑如果大学生毕业都去干这些,还上大学干嘛?

  每有此类问题,大家关注的焦点多是大学教育的价值所在。在多数人眼里,花那么多时间金钱精力接受了高等教育,却要从事这么低技术含量的工作,是不是知识贬值人才浪费?

  说这些话的人,似乎并没跟上时代节拍,也很难看懂他们“瞧不上眼”的工作里,真正需要什么样的技术含量,对知识的价值和成功的定义都存在严重误区。

  有个“把梳子卖给和尚”的小故事。说三个推销员跑了三个寺院,要让和尚买梳子。第一个不屈不挠说破了嘴皮子,感动了一个小和尚,卖出一把梳子。第二个找到住持,说:“善男信女蓬头垢面对佛不敬,应在每座香案前放个木梳,让大家梳头用。”卖出10把梳子。第三个对方丈说:“方丈书法好,如果在梳子上刻上‘功德梳’三个字,把它回赠给那些对寺庙有捐赠的香客,不是对他们行善的鼓励吗。”于是卖出去100把梳子。

  同样的事,不同的人会看到不同的境界。大学教育,某种程度就是提升视野、改变思维方式,给人以方法论的教育。所以,才有了卖菜大学生刘鹏和其他菜贩子明显不同的创新成绩,才有了陆步轩把猪肉卖出北大水平、成为国内土猪肉第一品牌的结果。这一定和他们的教育经历是分不开的。

  事实上,很多人看不上眼的所谓缺乏技术含量的行业,不少还处在低端竞争阶段,有过高等教育经历的人一旦进入,他们的思维方式往往具备更强的竞争优势,形成差异竞争,甚至有些人很快就占领了行业的云端位置。当然,提升视野转变思维,也绝非只有大学教育一条路。

 

  另外,一个不能忽略的现实是,虽然都在说行行出状元,但行业不分高低贵贱的理念,并没真正普及,甚至得到了社会褒奖的陆步轩也曾一度被舆论挟持,有过很强的自卑。现在网友对大学毕业生刘鹏卖菜的质疑、包括刘鹏曾经相亲时遭白眼的经历就是又一个例子。

  人生的马拉松中,并非只有一条跑道通向成功,在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的社会中,人们对成功、对生活、对幸福,一定会有着更丰富的感知,这一点从多数网友留言里已经能够看到。

  但无论什么样的衡量标准或维度,无论从事什么行业,从眼前的苟且走向远方的田野,道路只会延伸在那些心怀梦想、不被误区“挟持”、并且信念坚定者的脚下……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