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亚:一草一木总关扬州情

2017年05月17日 16:28:20 | 来源:扬州发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个子不高,身形偏瘦,高高鼻梁上架着一副高度眼镜,谈话中不乏睿智之语,这就是中科院院士陈晓亚。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中科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主持科研项目论证会。听说家乡记者来访,陈晓亚特意利用会议空隙敞开心扉。

  与其说采访,更像是拉家常。虽然身处外地,但扬州的建设发展,陈晓亚时常惦念。这次应邀参加江苏发展大会,他要提的建议就是,呼吁优质高校资源到宜居名城办学,助力扬州打造教育名城。

  ■游子心

  第一份职业是小木匠

  难忘当年的班主任、老厂长

  1955年,陈晓亚出生于扬州的中小街。在陈晓亚的记忆中,少年时期求学的历程就是在各个学校之间奔波转换。

  “当时,母亲在郊区及邗江县工作,我也随着就近上学,去过西湖镇、汤汪镇,还到过瓜洲读书。”令陈晓亚印象深刻的是,由于乡下学校条件简陋,小朋友们每天搬着小板凳去上学。

  陈晓亚说,自己读书时恰逢“文革”动荡。经历动荡之苦的他,特别珍惜学习的机会。

  1970年,陈晓亚转学到鲁迅中学(现扬大附中)上高中。当时已经临近期中考试了,陈晓亚将直接和“城里”的同学一起参加考试。因为考试的范围有他没有学过的知识,为此,班主任沈老师临开考前特意为他讲了一些知识点。随后陈晓亚的考试成绩,让所有人刮目相看:他语文和数学都考了满分。此事成了陈晓亚的骄傲,更令他难忘师恩。

  1973年,高中毕业的陈晓亚没有工作分配。面临即将走向的社会,18岁的他感到一片茫然。“又是沈老师设法挽留下我,帮助他们准备课件,算是‘临时助教’,既补贴了我一些家用,又让我继续学习。”

  两年后,终因编制无法解决问题,陈晓亚还是离开了难舍的校园,找到了他人生第一份正式工作——在一家市集体的小木器厂学徒。1977年的初秋,传来了高考恢复的消息。陈晓亚记得很清楚,当时还有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可以复习。当他担心厂里工作忙而影响复习时,没想到老厂长通知他“早上来签到一下,就回家去复习吧”。

  1978年的春天,陈晓亚顺利被南京大学生物系录取,掀开了人生新的一页。

  遥想当年,家乡这片土地上留下了陈晓亚弥足珍贵的回忆。“在当年动荡的环境中,仍然为我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至今想起来,心里都是很温暖。”陈晓亚说,这是他人生最重要的一段,也成为他日后学习和工作的动力。

  ■同乡情

  不是师生,胜似师生

  曾是吴征镒获奖的推荐人

  2005年,陈晓亚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8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14年获第三届国际棉花基因组组织杰出贡献奖。作为如今植物王国中的前沿科学家,回忆起当年,陈晓亚说,“一位前辈扬州人”对他产生过重要影响。

  这位“前辈扬州人”,就是有着“植物活字典”誉称的吴征镒老先生。“吴老先生是真正的大师。”谈及吴征镒,陈晓亚肃然起敬。

  1987年,陈晓亚在北京参加了全国青年植物学工作者会议。正是那次会议上,陈晓亚第一次见到了吴征镒。“当时他作了专题学术讲课,特地谈到了‘五之堂家训’,对我们青年植物学工作者提出了殷切希望。”陈晓亚说,吴老对植物学的深深热爱,感染并鼓舞了会场上的每一位青年。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接受采访时,陈晓亚脱口而出背出了“五之堂家训”。这已成为他的座右铭。

  2008年1月8日,吴征镒获得2007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份荣誉的背后,也有陈晓亚的一份努力。作为当时植物学界年轻的院士,陈晓亚被中科院指定为吴老上报奖项的推荐人。这使得他有机会再次接触到吴老先生。陈晓亚的每一次拜访,都被眼前景象深深打动:90多岁高龄的吴征镒依然奋战不息在植物学研究的第一线,这背后是一位科学家出于对国家、对事业的责任和担当。

  不是师生,胜似师生。更让陈晓亚感到自豪的是,吴先生还是扬州老乡!这让他们之间多了一份亲切。与这份亲切相连的,是来自古城扬州传统文化的自信:人文精神、家国情怀。

  如今,陈晓亚在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不断取得突破性成果。今年1月,陈晓亚课题组发现了植物抗虫调控新机制。专家评价说,这项发现首次揭示了植物精妙的抗虫机制,将对设计更加科学合理的害虫防治策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热心话

  让古树名木讲述扬州故事

  无论走到哪,最爱的还是故乡

  1994年,陈晓亚从国外回到上海工作。由于交通越来越便利,他几乎每年都要回扬州,看看家乡的发展变化。特别是这几年,扬州的城市建设和公园体系让他耳目一新。

  “扬州的城市景观建设得很好,非常漂亮,整个扬州都快成风景区了。”作为植物王国中的前沿科学家,陈晓亚建议,扬州在打造生态休闲公园时,需要注重生物多样性,让城市花园中植种更丰富、生命力更顽强。

  当听记者说到扬州正在推动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时,陈晓亚称赞说:“生态文明城市发展不仅仅是种一两棵树,生态文明区域的发展也很重要。”

  陈晓亚还是最新一版《十万个为什么》植物分册的主编,并获得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科普杰出人物奖。“植物为人类提供了全部的食物和大部分能源,希望能激发大众对大自然的热爱。”在谈到科普宣传时,陈晓亚表示,网络时代科普工作大有可为,比如,可以通过新媒体宣传;还可以在把二维码贴在具体的植物上,通过手机扫一扫,让人类听懂植物的语言。

  陈晓亚说,目前二维码植物扫描这项技术已在中科院昆明植物园研究所试用,如果家乡扬州有需要,他们将倾力相助。“实际上,通过二维码植物扫描应用,可以将扬州生态建设与弘扬扬州传统文化相结合,让人们了解古树名木的历史及其背后的故事。”

  为了让女儿感受扬州的传统文化,陈晓亚先后两次带女儿到扬州来感受传统文化。第一次是女儿出国留学期间,第二次是女儿回来结婚时。陈晓亚希望,扬州的一草一木、一街一巷能够让她记住家乡,无论走到哪,最爱的还是心中这个“故乡”。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