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广电总台和江苏省总工会共同推出的系列纪实片《江苏大工匠》。云锦是中国三大名锦之首,被称为中国古代织锦工艺史上最后一座里程碑。2009年,云锦被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多人或许并不知道,在1949年时,南京已经只剩下四张云锦织机。为了恢复云锦织造技艺,工匠们付出了不懈努力。今天的大工匠,就和这发端于南京的云锦有关。
织机前,戴健手拿图纸,和工人细心比对着刚刚织造出来的纹样,他们正在复制嘉庆皇帝的一份圣旨,珍贵的七彩底色、彰显尊贵的龙纹图案……种种细节,都透露出它的价值。
一年前,同样的织机上,戴健和他的团队用了整整一年时间,修复出了雍正《黄地海水江崖九龙云纹》妆花龙袍。云锦传统织造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戴健说,龙袍的工作量大、花纹多,而且要完全按照传统工艺来手工制作。戴健说,在那一年里,从早到天黑,一年之中只做了一件事。
这样日夜不绝的机杼之声,应该和600多年前的南京秦淮河两岸一样。那时,沿街遍地的云锦作坊里,匠人们用精湛技艺和灵巧双手,为后世留下无数美若天上云霞的织锦。戴健说,这些传统的工艺实际上是古代工匠非常聪明的结晶,这是一代一代人积累的经验,然后突然有个飞跃。
为了重现那些织造工艺已经失传的云锦和古丝绸品种,戴健在云锦修复这个行当里坚守了35年,再现了许多难度极大的云锦织造工艺;还多次参与北京故宫博物院倦勤斋这样的重大文物修复项目;开拓创新出多种不同风格的云锦艺术新作。
戴健说,自己没有别的其他爱好,从上学的时候一直到现在,在这三十多年里,对待每个品种的设计都是一个新的开始。
修复文物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和生命体验,它可以穿越古今,与先民对话。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戴健这样的文物修复专家们感悟到了古代匠人的执着和坚守。于是,他们耐心专注、咫尺匠心,以自己的职业生涯为后人保存下一件件品相完整的文物,也延续和传承着中国人基因里那份对职业技能的极致化追求。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