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岁抗战女兵捐献遗体 实践20年前的承诺

2017年04月16日 14:54:57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江苏城市频道《天天视频汇》对吴遐遗体捐赠进行了报道

  2017年3月28日上午10时,在家人、亲友和媒体的见证下,江苏省发改委离休干部、95岁的抗战女兵吴遐的遗体捐赠交接仪式在南京医科大学举行。至此,一个长达20年的诺言终于如愿兑现……

  她是一个老革命

吴遐生平照

  1922年3月,吴遐出生于上海的一个国民党家庭,从小接受“三民主义”熏陶的她对封建落后的旧思想非常厌恶和反感。1940年,被共产党员的顽强斗争精神所感染,她加入了新四军,从此早上了革命的道路。

  1942年,吴遐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解放后在江苏各地和省级机关等单位工作。工作41年,先后12次转岗,于1982年11月离职休养。2017年3月27日0时10分,吴遐因病医治无效,不幸逝世,享年95岁。

  她在20年前就决定捐献遗体

  早在1998年10月1日,吴遐就亲自签订了遗体捐赠协议,成为了我省第一批红十字会捐献遗体志愿者之友。

  把自己的遗体捐作医学研究,这样的想法在上个世纪实在是太过“前卫”,吴遐的决定在当时自然遭到了家人的反对。“父亲过早的离开了我们,骨灰按照遗愿撒入了长江,如果母亲也捐献了遗体,那一家人连寄托哀思的地方也没了”。按照程序,捐献遗体既需本人自愿,也要子女同意,于是大家便拖着不签名。

  面对家人的不理解,吴遐反复开导,“人都会生老病死,与其一把火,不如将遗体捐给国家,让它在医学科研和教育上派用场来的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经过多次沟通,她的坚持终于换来了肯定和支持。

  “为信守这一诺言,母亲始终如一,整整坚持近20年。”吴老的三女儿徐简青含泪讲述。

  今年春节,吴老因脑溢血住院,昏迷近一个月,在意识清醒情况下,再次郑重其事地向女儿们重申心愿:捐献遗体,丧事从简。

  28日上午10时,吴遐的家人在南京医科大学作遗体捐赠交接。至此,老人的心愿终于了结。“二十年前就有这样的想法,我们系师生都非常佩服吴老的精神”,南京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系主任丁炯说。

  被吴遐的无私精神所感动,动江苏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新华日报、金陵晚报等多家媒体纷纷报道了这场遗体交接仪式,越来越多的人也被吴老的事迹打动。

  她帮助了很多孩子,圆了他们的上学梦

  “看到别人有难、受苦,我的心就十分难受,总想伸出手帮一把。”

  2002年5月,媒体报道了南通一对品学兼优的双胞胎兄弟,因家庭遭遇不幸面临失学困境。吴遐看了报道后,一夜都没睡好,第二天便通过多方渠道联系上了两个孩子的母亲。她承诺,今后由她负责两个孩子的所有学费和部分生活费,若万一自己先走了,也要委托自己的女儿继续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她把双胞胎当成了自己的亲孙子,定期写信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在吴老的帮助下,这对兄弟顺利完成了学业,哥哥进入了世界500强企业,弟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医务工作者。

  “吴奶奶给予我们的不仅是经济上的资助,更教会了我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在吴老的遗体告别仪式上,已为人父的两兄弟含泪说到:“她的这种精神会影响我们的一生,我们会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

吴遐和邱家双胞胎兄弟

  做好一件事不难,难的是长期坚持初心。从战乱年代至今,几十年来,吴遐帮助过的学生数不胜数,这些学生们有些在解放前就已经为新中国的成立付出了献血和生命,有些现在分散在全国各地,继续为党和国家的事业贡献力量。

  “人生在世,也许有人会认为,一个人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玩得好就是‘幸福’,可我不这样认为。能够为党做一些事情,为社会作一些奉献,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我觉得这才是我最大的幸福和人生价值。”吴遐曾在随笔中这样写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直到生命定格,这位抗战老兵依然在履行着自己的信念,这样的人生便是完满了。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