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这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明确要求。在"两聚一高"新江苏的征程中,我们更需要传承工匠精神,并发扬光大,使其成为我省制造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动力引擎。为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从今天起,江苏广电总台和江苏省总工会共同推出系列报道《江苏大工匠》,一同聚焦身边的"江苏工匠"活动。
今天首先来看"知识型产业工人"的领跑者邓建军,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他始终认为自己是一个"搞技术的人"。
邓建军1988年进入黑牡丹工作时,厂里大部分生产设备都从国外进口。这个中专生被分配到设备科电子组,主要任务是消化吸收和维护进口设备。为了掌握维修原理,他要根据设备电路板画出原理图,小小一块电路板,测试、画图都要花费一到两个月。
邓建军说:“如果送到国外的机构去维修的话,有可能就是5000-10000块钱。如果我们自己能掌握相应的维修技术,自己修可能就是几块钱或者几十块钱,而且非常快捷,不会由于维修路上的时间耽搁,还有他维修的快慢,对你的生产造成影响。”
上世纪末,染整一直是中国纺织工业的薄弱环节,而色差和缩水率则是技术升级的瓶颈。其中,缩水率问题更是一个世界级难题。
邓建军说:“像我们厂每年有5000万米的产能,多缩1%就是50万米布,价格可能就靠一千万呢。”
面对难题,邓建军不甘心示弱。盛夏时节,车间里气温高达50摄氏度,他带领技术团队苦熬四个多月,历经无数次现场测试,终于把牛仔布预缩率精度稳定控制在2.5%以内,掌控了处于世界纺织业领先地位的核心技术。这个技术工人用事实证明,在历史上创造过无数奇迹的中国工匠,现在依然有能力攻克技术难题。
邓建军参与429项技改项目,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40多项创新攻关成果得到有效转化
邓建军说:“我理解的工匠精神,可以用三个字概括,叫专、精、创。专就是敬业精神,精就是精益求精,创就是创新。”
邓建军劳模创新工作室组长、黑牡丹前织车间主任助理姜永强说:“他解决的问题,一定是把整个过程,来龙去脉给我们说清楚解释清楚,让我们不容易走弯路。”
精益求精、执着钻研、不吝分享、传承共进,在邓建军带动下,做好工匠、争当劳模成了企业文化,公司涌现出各级劳模30人次,累计获各级五一劳动奖状4次、各级五一劳动奖章14枚,获评各级工人先锋号10次,培养评聘技师、工程师达300余人次。
黑牡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戈亚芳说:“企业需要有这种引领人、带头人,来倡领这种文化,真正的把工匠精神转化为企业的工匠文化。”
工匠精神,需要用一生去修炼。在不断创新中,邓建军收获了众多荣誉,但从未停止自我提升。当年的中专毕业生,如今已获得工程硕士学位;当年的普通技术工人,正蜕变为企业技术管理策划者。身为技术总监,邓建军要参与设备引进调试、工艺配置、厂房建设等管理事务,他希望自己能继续秉持匠人初心,努力推动企业科学发展。
邓建军说:“我们的目标就是,使得我们装备的水平,无论是智能化、自动化,还是信息化的水平得到不断地提高。减少我们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我们的产品质量,来支撑我们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打造。”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