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的惜命焦虑下,别说你能独善其身|荔枝时评

2017年03月22日 15:25:39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王昱

  (作者王昱,“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青年时事评论员;本文系“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手机客户端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近日有新闻报道,有研究生学历的阿聪身体不适,求医无果后转而求助贴吧的“神医”,乘飞机从外地到广州治疗,“神医”给他喝了三杯矿泉水,说是通过灵力,将配方打进这杯水里,骗了他3.5万元。

  的确荒诞,尤其是再加上“研究生学历”的信息补充,荒诞的指数又跃升了不少。因为在世俗观念中,研究生意味着有常识、不迷信,在智识上要比市井百姓高出一截。也正因为此,很多人在评论中极尽嘲讽之能事,“读书读傻了”“这智商怎么读到研究生的”“这是黑研究生黑得最惨的一次”。

  其实我觉得,完全没必要过度放大学历的标签,把阿聪的被骗当做天大的蠢事去鄙夷。其一,教育背景只能说明专业能力,并不是判断力的绝对保证。其二,透过这桩受骗案,最值得透析的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焦虑,以及面对这种焦虑时,人们捉襟见肘的局促与恐慌。

  身体不适、急病乱投医,从本质上看,是出于对生命残逝的恐惧。这种焦虑绝不是上当受骗者才有的,它蛰伏在每个人心底,随时可能爆发。我们都经历过身体不适,知道那种“查不出毛病,但就是不舒服”的慌乱。特别是在多次求医无果之后,很多人只能将注意力转移到网络去,从论坛贴吧里获得一点信息填补内心的恐惧,从“病友”们的讲述中汲取一点可怜的共情温暖。

  当今的信息前所未有的充盈,各个网站、论坛都被看似专业的知识填满。但其实,与这种充盈相伴的,是人们前所未有的信息饥渴。网上的东西是很多,但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人们无法辨别哪些叙述是真的,哪些建议是骗子的诱饵。如果获知的需求并不能得以满足,人就会陷入另一重恐慌,仿佛置身于一座孤岛。骗子所利用的,正是这种释放恐惧、抱团取暖、渴望获取信息的心理。

  以旁观者的身份看,这种举动是不可理喻的,甚至是病态的。怎么能那么蠢,轻易地上当了呢?要知道,他们并不是一开始就堕入了陷阱掏了钱,而是在精心设计的步骤下一步一步掉进了骗子的设计中,这当中包括——寻找到符合自己病症的描述、听到“病友”们的倾诉、听取“病友们”的建议。“为什么贴吧里面这么多成功案例呢?嫌疑人交代,这些都是雇请网络水军造假整出来的。”这是一个慢慢陷入的过程,每个步骤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他们的惜命焦虑和信息饥渴。

  焦虑是这个时代最大的共识。人不分职业、年龄、学历背景、财富地位,都深受焦虑的折磨。焦虑房价,焦虑孩子教育,焦虑空气质量……种种焦虑之中,“惜命”的焦虑最为深重。其他焦虑都属于“活得怎样”,而这种焦虑直接决定“是否活着”。

  带着同理心解读这种焦虑,并不是想以道德同情遮掩当事人的错误。焦虑是很浓烈,骗子是很可恶,但判断力低下、缺乏常识也是其抹不掉的真问题,弱者身份不是回避批评的借口。这对我们自身也是种警醒——我们可以带着置身事外的冷静感嘲讽这个人的傻气,也可以自信绝不会做出动辄数万的夸张动作,但很难保证理性的头脑永远不被痛苦无助、捉襟见肘的情绪蒙蔽。处在“你的每种焦虑都可能被别人利用”的精明算计下,我们其实是难以独善其身的。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