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两会特评②|实体经济是最鲜明的关键词

2017年03月07日 11:06:30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朱迅垚

  (作者朱迅垚,“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财经评论人;本文系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手机客户端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李克强总理的2017年度政府工作报告亮点很多,如果仅从经济视角去看这份报告,非要扭住一个牛鼻子,或者最鲜明的关键词,我认为就是“实体经济”。

  两万多字的报告中,一共出现“实体经济”七次,同时,专门有一整段来论述实体经济的重要性以及未来如何推动实体经济发展。与此相比,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实体经济”一共只出现了四次,并且没有整段论述实体经济;同时,四次出现“实体经济”的地方主要在于论述成绩,而不是给为了提要求。但今年提及到的七次,除第一次外,全部是在提要求部分。我们不妨看看,这七次是如何提及的。

  第一处出现在讲成绩部分:“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从第二到第七处都在提要求部分。第二处讲到“要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合理引导市场利率水平,疏通传导机制,促进金融资源更多流向实体经济,特别是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第三处:“抓好金融体制改革。促进金融机构突出主业、下沉重心,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防止脱实向虚。”第四处:“拓宽保险资金支持实体经济渠道。大力发展绿色金融。”

  第五六七处集中在一段中,照录如下:“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实体经济从来都是我国发展的根基,当务之急是加快转型升级。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实体经济优化结构,不断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纵向对比,一个很显然的结论就是,中央政府对实体经济的重视程度从没有像今年这么高。实际上,整个报告直接涉及实体经济的论述就有近两千字,而其他相当多部分的部署,包括商事制度改革、继续减少三公经费、给企业降税减费乃至取消手机漫游费,其实也都间接涉及实体经济。对于要透彻了解中国经济形势的每个微观决策者来说,搞清这种高规格重视背后的逻辑以及可能带来的宏观政策环境的变化,是很必要的事情。

  细看“实体经济”出现的七处论述,就会发现,实体经济跟两个关键词有关。第一、二、三、四处,关联的都是货币政策、金融资源、金融体制改革、保险资金等金融词汇,第五、六、七处以及下面论述的,都跟创新、转型升级、技术、质量、中国制造有关。

  两个关键词浮现出来了。那就是“金融”和“制造业”。

  从这两个关键词出发,报告中发展“实体经济”的逻辑也就非常清楚了。在过去十年里,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问题恐怕就是经济空心化,也就是报告里批评的脱实向虚倾向。这种倾向来自一反一正两大撕扯力量。金融行业的监管不力,导致金融资本不但无法反哺实业,甚至有从实体经济中掠夺资金的倾向;反过来,中国经济赖以崛起的中国制造业,却面临着相当大的困境,例如利润率降低,融资环境不佳,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底气不足。

  理解以上两个层面的背景,对中央政策的逻辑和未来趋势的把握也就自然而然了。实际上,2016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最近一次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都重点讲了整顿金融业和重振制造业这两大问题。中央政府的动作,显然不只是出些政策那么简单,这些政策已经开始落地发威。从近期一行三会的人事变动以及金融领域重头人物的严厉发言等一系列典型案例就能看出,金融监管势必将成为未来一两年内中国经济的关键词。

  如同报告所说,加强监管、建立金融协调机制,根本目的还是为金融资源进入实体经济,而进入实体经济的核心就是中央财经小组工作会议公报提出的“振兴制造业”,尤其是要“推动制造业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的战略性转变”。

  那么,如何才能“推动制造业从数量扩张到质量提高转变”?五个核心词:“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继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升质量、工匠精神”。这五个方面,每一个后面都跟着具体的措施,旨在从各个生产环节推动制造业转型,激发实体经济活力。

  经济工作是政府年度工作报告的核心内容之一。从这几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变化可以看出,经济工作正在直指核心目标。实现目标的手段和路径其实都标在了报告里,用心理解其中逻辑并根据具体情况细化实施,实现目标也就指日可待了。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