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时光簿】拼了!这些年记者跑两会的抢镜姿势

2017年03月03日 15:38:52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荔枝新闻专稿(小编/圈圈 周玥 周小二)

  3月2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

  各大媒体记者又进入一年一度的两会时间。

  每年两会,都是记者们拼速度拼智慧拼花式抢镜的战场。

  2017年的第一次抢镜,比以往时候来得要早一些——

  让编儿数一数:可能同时在做12个直播?记者内心os:我可能快要发射了。#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的终极打开方式#

  江苏广电两会最美女记者也已经上线!资深抢镜网红晓乐:今年我是礼仪小姐的领队!


  Anyway每年的两会报道不仅是投射中国发展的反光镜,也是一部记录时代变迁的时光簿。

  这些年媒体报道手段的变迁,跟荔枝小编一起走进时光机。

  [拍摄设备篇]

  80年代:胶片机

哈哈1.jpg

  图为1983年6月,全国人代会首任发言人曾涛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介绍六届人大一次会议选举国家领导人的情况 摄影:崔宝林/新华社

  作为召开首场新闻发布会的“两会”年,1983年可谓集齐记者的大年~  

  “调焦基本靠挪、对焦基本靠跑”,胶片机记录着回忆,也成为了回忆。

光.jpg

   图为1987年3月28日,六届人大五次会议举行第二次记者招待会,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李鹏、田纪云回答了中外记者提出的问题 摄影:齐铁砚/新华社

  1987年,政府首脑首次举行记者招待会,又是记者们大显身手的时刻。

  这时候的记者招待会已经颇有今天的战斗感了有木有o(╯□╰)o三个闪亮的镁光灯定格了记者争先恐后的瞬间,补光技能满分get~

  90年代:DV

  如果说80年代是新闻大战的开始,那么90年代俨然进入白热化阶段o(╯□╰)o

  单从这张照片已经看出各家记者的拼——

录音笔.jpg

  图为1992年3月17日,全国政协七届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外记者新闻发布会,中外记者争先恐后放置录音器材 摄影:兰红光/新华社 

DV.png

  图为1996年,第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会上,一名外国记者拿DV拍照  图片来源:新华社

  90年代的科技日新月异,昨天摄影枪今天DV机,看起来很摆有木有……

  这张照片告诉我们:不论是哪国记者,跟上时尚前沿才是硬道理。

  21世纪:各种机

  2000年以后,各种长枪短炮开始攻陷两会。

  只是有时候还需要一些特别的拍摄技巧——

    2013年03月0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一名记者在会场外顶着无线网卡发稿。(图片来源:网络)

  随着手机的普及,记者发现手机的补充使用装置竟然可以这!么!多!——

    图为2015年“最美两会记者”江苏广电城市频道晓乐正用神器录制节目(图片来源于荔枝网)

    图为记者正在通过手机外配镜头拍摄两会现场图片(图片来源于网络)

  各种便携装置,#我是万能的媒体汪#——

          图为两会记者配备可穿戴设备运动摄像机(图片来源于网络)

2014两会记者采访神器:谷歌眼镜(全文)

   图为两会记者配备谷歌眼镜 

  后来,人们不再满足于平面设备。360全景相机华丽上线——

  图为记者调试360全景设备(图片来源:一财网)

  再后来,360全景设备也满足不了拍摄了。你的穿越好友“VR虚拟现实设备”已上线——

    图为光明网记者正在用VR设备录制并上传两会现场视频(图片来源:中新网)

  今年,拍摄设备界又将涌现神马黑科技?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制作设备篇]

  拍摄设备在变,制作设备也在变。

  你可能不知道,光是大荔枝台的《直通北京》演播室在短短数年内已经有了巨大的升级—— 

  2014,江苏广电总台北京节目制作中心正式启用。国际先进的VIZRT(微资)虚拟前景,更具互动性的操控系统和智能屏幕。很洋气有木有?

  2015年,江苏广电《直通北京》演播室引入了媒体桥新应用,同时搭建全国两会报道新闻云平台。(比百度云更老的云哦)

  2016年,江苏广电《直通北京》演播室配备全新背景墙。同时实现了VIZRT(微姿)技术的多引擎同步互动;大屏中的这些图文数据,通过虚拟技术也可以推送到演播室。

  今年,高大上的北京演播室再度启用啦!这块足足有20平方米的4K大屏为拉升演播室整体颜值奠定了基础。话说它可是运用了先进的LED技术,点间距小到了1.45毫米,画面播放比电影院还要清晰!

   除了“高大上“的演播室,这一次,我们还要将“融媒体”进行到底!全新升级的荔枝云平台,随时随地的记者定位和云供稿——荔枝小编撸稿新技能get!

  [特别篇:关于记者的一切]

  说了这么多报道客体后,让我们来关注一下记者主体。

  Well记者应该是世界上最专一的职业。

  尽管时代在变、设备在变,但记者们的姿势亘古不变。

  80年代跪着——

  1980年8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曾涛就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召开在北京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摄影:赵天聘/新华社

  90年代跪着——

1991.jpg

  1991年3月25日,七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外国记者在人民大会堂前架起摄像机,拍摄代表们步入会场的镜头 摄影:张燕辉/新华社  

  1994年3月22日,一位记者在八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闭幕会上采访。 新华社记者 刘宇 摄

  现在依旧跪着——  

  记者拿到报告跪地解读(图片来源:网络)

  2017年3月2日,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康睿博跪式剪辑 图片来源:荔枝新闻

  除了跪着,记者们也偏好高高高。80年代站高望远,现在登高望远,(会当凌绝顶——

女记者.jpg

  图为1988年3月24日,全国政协七届一次会议在京开幕,香港记者站起来借助望远镜观察会场情况  摄影:曾璜/新华社

  图为2006年3月5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出镜记者踩着支撑架拍摄。

  谁比谁高?

  在记者会提问上,虽然经历了提问设备的升级——

  外国记者举手提问。(图片来源:网络)

  外国记者尝试写字提问(图片来源:网络)

  记者用平板提问(图片来源:网络)

  然而核心还是举高高——

  所谓记者有三宝:跪好,站好,登高好。

  感受到40年来记者们满满的诚意了吗?  

  时光荏苒,初心不改。今年,让荔枝记者再度陪您看两会吧:)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